當前這些正當紅的設計師們“合作”的嘗試,對中國設計的意義不單單限于提供面料和材料,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合作是市場化的、可持續的,在這種商業合作的影響下,設計的作品也強調實穿和實用性,跳脫了“為秀而秀”。而這,無疑是當前中國設計最需要的。
現實的狀況還是理想的追求?
縱觀本次時裝周,還有個有趣的現象是品牌似乎都喜歡走“高端”,主打“定制”和“禮服”的品牌并不少,很多從事出口的禮服品牌也開始了回歸。
主打禮服出口的璐卡思第一次把秀場搬到了時裝周的舞臺上,展示著各種做工繁復、手工復雜的禮服,大量的釘珠、亮片、羽毛、刺繡等工藝手法與拼接、褶皺等結構設計穿插使用,看得人眼花繚亂,也彰顯著品牌在國內市場準備大展拳腳的決心。
璐卡思的回歸并非試探,更多人相信,它是看到了名瑞回歸后在國內市場上所取得的成績而做出的選擇。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相比起璐卡思,更早之前就回歸到國內的婚紗品牌名瑞在作為探路者的同時也嘗到了甜頭,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后回歸,名瑞連續幾年的發布秀已經讓更多國人認識到了這個曾經“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品牌。而在今年,除了展示新一季的趨勢以及做婚禮服的長項之外,名瑞已經開始了品牌文化的塑造,強調自己“源自1955”,提出了“讓每一位中國新娘擁有自己的一件婚紗”。
事實上,不但在時裝周的發布秀場上,在服飾博覽會上,中國的服飾企業也都開始打起了“高端”牌,企圖擺脫中國制造低廉的印象。服飾是反映時代風貌的一面鏡子,當到處都開始充斥著高端,越來越多禮服亮相之時,帶給消費者和中國設計的卻是一種疑惑:這到底是當下社會現實的狀況,還是超前的——人們的理想追求?(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