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央商場一位高管對此表示:實際上目前在國內大部分的百貨店里,銷售最好的、排在銷售前幾名的往往都是國內品牌。在中央商場,名列珠寶銷售前茅的也是南京本地的一個珠寶品牌。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當前缺的不是民族品牌,而是缺少不能創造品牌、維持品牌和擴大品牌占有力的決心。
而在這背后,其實也映射出了國內一批民族品牌這些年來的快速成長。
目前,國內一批民族品牌無論從品牌影響力、美譽度和市場表現哪方面看,都已經具備了比較強的實力。以深圳的女裝品牌為例,以百貨店為主要銷售渠道的一批深圳女裝品牌,年銷售都突破了10億元人民幣大關。更有像瑪絲菲爾這樣的佼佼者,已經突破了人們印象中的“南方品牌銷售不過長江”之說,成為在全國范圍內銷售較好、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品牌。
可以發現,與10年前大不不同,一批優秀的國內品牌如今在與百貨店的合作過程中,已經開始處于強勢地位。
終占主流是規律
一個大的判斷是,未來10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國內一批民族品牌也將進一步變大變強,一批帶有中國氣質的本土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也必將得以提升,其國際化進程也將有實質性突破。在這一進程中,本土品牌對于本土百貨店的銷售貢獻率也將進一步擴大,并將最終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事實上,在歐洲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百貨店中,本國品牌都占據銷售主導地位。在美國的百貨店中,通常會有專門的一層或者幾層樓用來銷售美國本土的設計師品牌或比較有特色的品牌。著名的連鎖百貨店梅西百貨,就是以銷售美國本土的各類品牌為主的。在日本著名的百貨店伊勢丹中,雖然一樓一般都用來銷售歐洲的化妝品和奢侈品品牌,但在其男、女裝樓層里,支撐起其豐富貨品的依然是日本本土的品牌。在日本東京銀座的一些高端百貨店如和光百貨中,甚至看不見西方國際大牌的蹤影,它們只銷售日本本土的各類高端品牌。
“目前,中國的百貨店當中依然有大量的國際一線品牌,包括日韓品牌,但未來10年,將是中國百貨業繼續蓬勃成長的10年,也是非常重要的10年。在這10年里,中國本土百貨店將更加緊密地團結中國本土品牌,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中國本土品牌在國內百貨店中將占據重要比例,而且會占據比較大的銷售份額。這是一個大的判斷,也將給中國百貨店帶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采訪中,北京一位百貨店的高管做了這樣的判斷。
而這,都將成為“名品進名店”活動加速推進的真正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