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邢曉婧】15日,第三屆金磚國家財經論壇在京舉行。金磚各國政府官員、知名學者、企業家和媒體高層人士出席會議,共同探討以工業技術革新帶動金磚國家結構轉型,加強金磚各國在金融、貿易、技術創新等領域的互補性合作。
“現在金磚國家遇到了寒流,因此需要發內功,進行身體機制的修補、營養的儲藏,這里主要是指內部機制的改變。”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15日在第三屆金磚國家財經論壇上說,“印度已出現新一輪改革苗頭,有跡象表明其經濟增長速度在往上走;巴西則存在經濟結構的問題,在采取措施進行修整;南非和巴西的經濟情況類似,需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為下一輪經濟增長打基礎;俄羅斯長期以來過分依賴自然資源,而且主要出口西歐,受歐美制裁后正在進行艱苦調整;中國經濟目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中國稱之為新常態。”
在修煉過程中中國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對于《環球時報》記者的提問,李稻葵回答說,“把新式的、新型的對外經濟關系當成一個重要內容放進去,這是中國需要發揮的作用,也是我們的新常態。譬如,中國的‘一路一帶’建設,是國家戰略,要長期堅持。”
專家分析稱,中國經濟新常態有三個特點:第一,增速有所放緩;第二,經濟結構正在進行深化調整;第三,中國對外經濟外交姿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愿意與金磚國家分享經濟合作經驗,包括如何融資,如何把基礎設施建設和周邊經濟發展的未來收益緊密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論壇首次邀請各國學生和青年代表參會,上演了“金磚五國”青年間的對話。巴西青年代表蓋烏斯·多里亞提到,多數金磚國家的精英仍選擇接受歐美教育,不可避免的嵌入西方思維。要打破西方限制,金磚國家間應建立互動教育平臺,讓學生可以站在本國的角度考慮經濟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