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是一家很難讓人不為所動的公司。在本月通過美國股市融資250億美元后,這家15年前在中國東南部一套不起眼的公寓里創辦的公司,已經創造了全球有史以來的規模最大的IPO。憑借著2200億美元的市值,阿里巴巴已經超越了Facebook、亞馬遜和eBay,成為僅次于谷歌的全球市值第二大互聯網公司。而現在,作為一家已經擁有充裕的“戰爭儲備”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下一步將會邁向何處?
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馬云最近分享了他一些宏大愿景。“我們希望做的比沃爾瑪還大。我們希望在15年內,人們會認為這是一家像微軟、IBM和沃爾瑪一樣的公司。這些公司都改變了世界,塑造了世界。”他在阿里巴巴9月19日登陸紐交所當天接受CNBC采訪時如是說。該股當天大漲38%。
阿里巴巴目前順風順水,至少在中國如此。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企業,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躍買家達到2.79億,全年訂單總數達到145億筆。該公司2014財年實現營收84.6億美元,其中,淘寶網、天貓和聚劃算三大業務的貢獻率達到82%。該公司還擁有B2B網站Alibaba。按照處理的商品價值計算,淘寶網和天貓均在各自的行業內位居首位,Alibaba則是營收最大的在線批發市場,而聚劃算的月活躍用戶同樣位居同行業之首。
但現在,馬云和他的領導團隊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如何制定該公司下一個階段的增長計劃?管理層的戰略選擇對于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該公司會在今后幾年繼續發展中國本土業務,還是會通過并購或合作把重點轉向國際擴張?馬云本人仍在構思自己的戰略:“我一直在思考未來5至10年的發展,思考如何能讓這些股東滿意。”他對CNBC說。但他之前曾經在公開信中強調,對阿里巴巴而言,“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阿里巴巴9月22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SEC”)的文件,讓外界得以更為清晰地了解該公司的商業計劃。該公司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吸引新客戶和激勵老客戶購買更多商品來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的份額,并輔以忠誠度項目和優質的客戶服務,同時加強營銷和推廣戰略。該公司還計劃通過提供數字內容和地理定位服務等措施來擴大移動市場的觸角。阿里巴巴還將進一步投資數據和云計算服務,不僅對自己的業務形成促進,還可以幫助商家展開推廣。在國際市場,阿里巴巴將會繼續促進國內外買賣雙方之間的關系。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將面臨投資者施加的增長壓力。但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令市場失望。在截至3月31日的2014財年內,該公司營收增長52%,達到525億元人民幣。2013財年營收增幅更是高達72%。利潤同樣也在大幅飆升,2014財年增長175%,2013財年也實現翻番。
沃頓管理學榮譽退休教授馬歇爾·梅耶爾(Marshall Meyer)認為,阿里巴巴最好還是集中精力發展中國和周邊的亞洲國家,那里的電子商務市場尚不完善。在這些地區,阿里巴巴的先進平臺將比當地企業更具優勢,但倘若與發達市場的國家競爭,這種優勢就會消失。“中國周邊蘊含著巨大機遇。”他說,“我會選擇深入發展中國其他地區,而不會發力美國市場。”
網購浪潮
沃頓市場營銷教授沈喬薇(Qiaowei Shen,音譯)指出,由于網購人群不斷增加,阿里巴巴仍在中國擁有很多增長機會。“電子商務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那里的增長之快令人驚訝——不僅是在大城市,還包括二三線城市。”
沈喬薇表示,零售店的匱乏和傳統渠道的選擇受限,令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選擇網購渠道。在網上,他們不僅可以找到更多的商品,而且更容易享受到低價優惠。隨著消費者大舉涌入這些網站,各個行業的企業家也在積極迎合他們的需求。“就連農民都開始在這個平臺上賣菜。”沈喬薇說。
根據阿里巴巴自己的判斷,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還遠未開發完畢。該公司在提交給SEC的文件中寫道,在中國的13.5億人口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到網上購物,但網民比例卻已經達到一半。總體而言,網購大約占到中國零售總額的8%。雖然中國經濟增速已經放緩,但依然處于增長之中,“僅這一條就可以促進阿里巴巴發展。”梅耶爾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