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005年(七年順境期)此時間段企業呈現的特點:
企業核心價值觀、文化理念:比較模糊,有那么一、兩條,基本上都是針對員工管理的。
經營管理的重點、發展方向:在抓傳統業務摩托車連鎖經營的同時,向政府爭取城市用地并向政府承諾創辦陜南最大的農貿市場,隨后因行政區劃改變,商洛地區改為商洛市后城市提高檔次的需要,企業以房地產開發為手段,將農貿市場建成了商貿廣場,銷售建材、家居、摩托車,也開發了百余套住宅。
核心管理者心態、行為:利用政府和市民信任,爭取到了項目和土地,并克服資金、人才等方面困難,順應政策,爭取政府、銀行資金支持,渡過了發展難關。
員工心態、表現:員工感到企業從單一摩托車業務向多元化發展,公司發展壯大,前景看好。雖然摩托車業務開展一般,但員工感到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跟著企業在艱苦創業、頑強拼搏。
社會印象、外部環境:由于企業在此時間段之前從事摩托車連鎖經營,各縣(區)都有銷售分公司,中心市區市場占有率較高,售后服務抓得好,故社會印象良好,政府各部門對企業信任度高,政府支持企業發展,給項目、給土地、給政策,支持力度大。
2006年-2008年(三年逆境期)此時間段企業呈現的特點:
企業核心價值觀、文化理念:重點強調:"嚴格、精細、規范、高效"的企業精神,工作的重點放在企業內部。對外基本是低調姿態,遠離媒體宣傳。
經營管理的重點、發展方向:重點抓內部經營管理,一方面加快商貿市場建設進度,提升商貿市場知名度,打造市區商業中心;一方面抓傳統的摩托車經銷業務經營,努力提升利潤,壯大企業實力。在埋頭經營的同時,拿出一定精力應對政府及各部門的監督檢查,成了"救火隊",經營阻力較大,企業發展阻力很大,干的比較累。
核心管理者心態、行為:認為商洛當地經營環境差,政府又收回優惠政策,出爾反爾,感覺受了委屈。一時對政府等企業外部環境意見較大,有怨氣、有怨聲。
員工心態、表現:員工團結拼搏,齊心協力,和企業一起在逆境中奮進。
社會印象、外部環境:由于企業取得了土地,土地因2002年商洛市由地區改市后大幅升值,企業向政府承諾的市場農貿類經營項目基本缺失,建材、摩托市場也檔次不高,房地產的兩座住宅樓又建的比較快。因而,老百姓和政府都認為企業占了國家便宜,把農貿市場搞成了房地產。加之承包工程的施工企業出現了不安全事故,企業作為甲方受到了政府處罰,既定的農貿市場建設和經營的一些優惠政策也被收回,市民和政府部分領導對企業一時有了意見,認為企業建設農貿市場的承諾沒有兌現,撿了政策便宜,因此,政府更多的不是支持,而是制裁。
2009年至今(高層面順境期)此時間段企業呈現的特點:
企業核心價值觀、文化理念:除堅持"嚴格、精細、規范、高效"的企業精神外,認識到應該把"建一流企業、創一流服務、塑一流形象"的企業宗旨和"企業增效、員工增資、服務社會"的經營宗旨放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首位,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去主張,把兼顧社會、員工和企業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開始提上了議事日程。
經營管理的重點、發展方向:重點放在籌集資金、抓項目、提效益和帶隊伍上,同時進行了企業股份制改造,一半以上的員工入了股,企業由一人的私企變成了股份制企業,重新設計了員工薪酬體系,優化了激勵方案,員工積極性比較高,企業效益明顯提升。
核心管理者心態、行為:認為企業有實力了,向政府承諾的商貿市場建好了,市區商業中心基本顯現,該給國家繳的稅上繳了,應該進一步發展了。但要發展好,就要解決好員工收入問題,提高員工待遇,改變企業股權組成,放手讓員工經營,讓員工做企業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