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路駕車須謹慎
近幾年,我國的交通道路得到了很大改觀,但是,由于各地發展不平衡,在許多鄉間路段上仍有用碎石子、碎煤渣鋪就的公路。在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跑慣了車的駕駛員,在這些路段上經常出現事故,這大多是由于對這種路況特性不甚了解的緣故。
石子之間磨擦力很小,就像在彈子盤里的鋼珠。汽車在其上面行駛,遇到剎車尤其遇到意外情況緊急剎車時,雖然眼看著車輪已經剎住不動了,可汽車還在繼續滑動,有時還會斜向滑行,根本無法控制,非常危險。這是因為剎車片與剎車轂的磨擦雖然把車輪咬住剎死了,而車輪與碎石間因磨擦力過小無法停止,致使汽車在石子路面里滑動。
石子路面不僅剎車不靈,轉彎也很危險。汽車在轉彎時會產生離心力,轉彎越急離心力越大。如果離心力比較大,而車輪與碎石間的磨擦力相對較小,那么轉彎時汽車必然向道路外側滑動,造成事故。還有磨擦力過小,猛然加油,汽車加速前進時,由于車輪作用力大,在石子上又得不到相應的作用力,可能造成打滑。
為此,在石子路面上行車時,一定要注意慢行,集中精力,謹慎駕駛,盡量在公路中央行駛。緩慢加油,平穩加速,遇到會車、轉彎和需要剎車時,更要注意進一步降低車速,多使用點剎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汽車轉彎時必須把車速降低到車體不傾斜的程度才能安全轉彎。為了判斷彎曲度的大小,可以用自己身體傾斜度大小來衡量。只要自己的身體坐得穩,就表示車體重心同樣比較穩,能夠放心轉彎。反之,則要加倍小心,進一步降低轉速,慢慢轉彎。
謹防路面積水惹車禍
雨后路面積水形成一塊塊“鏡面”,當車輛燈光照在上面時形成眩光。由于司機不能適應眩光,所以不能很好地調整視覺。因此,夜間開車路面有積水時,造成強烈燈光照射性眩目,司機眼前出現黑色暗點,視物不清,在司機下意識躲避,突然打方向時,導致車禍發生。司機同志們在夜間行車時,如遇下雨路面有積水時,一定要保持中速行駛,才能保證行車安全。
哪些時間不宜出車
[凌晨] 受人體生物鐘的影響,在凌晨3至5時,人體高級神經中樞活動處于低潮,加上此刻道路上人車稀少,環境單調使人精神松弛,極易催眠。如果駕駛員為早出車而強迫自己起床,會給身體帶來一系列不適應癥和不良影響。徹夜行車更是如此,極易發生交通事故,體質差的駕駛員還會誘發疾病。據不完全統計,夜間所發生的交通事故,80%是在凌晨。因此,駕駛員應切記;凌晨3至5時不宜出車,特別是徹夜行車時,更應注意凌晨休息一會兒。
[夏天午后] 盛夏午后12至14時,駕駛員經過一上午的緊張勞動后,大腦神經細胞已經疲勞,中樞神經的靈敏度減弱,同時,因氣溫太高,路面亮度對眼睛刺激較大,瞳孔縮小,使人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加上因天熱睡眠不足,以及人體生物鐘的作用,人的反映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路上行人稀少,駕駛員無意中提高了車速度,這些都是構成交通事故的隱患。因此,駕駛員應注意的是,午后少用車。
[黃昏后] 日落黃昏后,路上行人、騎車人匆匆往家里,趕駕駛員在疲勞了一天后也想早點兒回家,于是不自覺地加快了行車速度。此外,黃昏時天黑的較快,而駕駛員眼睛的暗適應視力尚未充分形成。視距縮短,視力變差,即便打開車燈,因光纖對比度較弱的物體容易被漏看,若駕駛員的視力差.患有夜盲癥,就更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黃昏行車適應降低車速,認清道路交通動態。
陰雨天駕車需慎行
自然條件的變化對人的情緒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陰雨天對人的情緒影響比較大。我們多數人都有陰雨天時困倦乏力,精力易分散的感覺,與天氣晴朗時精神振奮、精力充沛、情緒高昂的情況有明顯的差別,這是一個由人生理條件決定的規律。因此,陰雨天出現交通事故,除路滑、視線模糊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與司機的情緒變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