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看似普通的官司發生在特殊的時間節點上,引發了無數猜想。
2月19日,距離觀致首款量產車GQ3在日內瓦車展的首次亮相僅剩半個月,恰恰在這個節骨眼上,因為GQ3名字中的“Q”字已被奧迪注冊為旗下SUV車系名稱而被對方告上了法庭。
觀致汽車(Qoros,以下簡稱“觀致”),成立于2007年12月,是由奇瑞汽車與以色列集團各出資50%組成的合資公司,被稱為“源自中國的國際品牌”。
關于這場官司,有人認為,奧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過商標或知識產權訴訟限制競爭對手是歐美汽車企業的慣常手法,之前早有先例。其根本目的,并不是維護商標權益那么簡單。”2月24日,一位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意料之外的官司
根據國際媒體報道,德國大眾汽車稱,觀致首款量產轎車“GQ3”的名稱與奧迪Q系車型名稱有沖突,據此對觀致提起訴訟。隨后,在德國漢堡地方法院的支持下,大眾汽車勝訴,法院判決觀致汽車暫時停止使用“GQ3”車型名稱。日內瓦車展期間,觀致的第一款車型也將臨時改名為“觀致3”。
“很驚訝,很意外。”2月26日,一位觀致汽車內部的人士在接受汽車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GQ3只是觀致首款量產車型的初始命名,而非最終名稱。觀致早在2012年2月向歐盟商標局申請了‘GQ3’等多個用于不同車型的商標。隨后,歐盟商標局也向奧迪汽車通報了觀致的‘GQ3’以及其它商標申請。當時奧迪僅對‘RQ3’和‘RQ5’商標申請提出了異議,而沒有對‘GQ3’及其它商標申請提出異議。”
同時,該人士告訴本報記者,2012年7月,觀致已經在歐盟獲得了GQ3的商標注冊,注冊號為No.010667566。“2012年通報的時候,奧迪認為觀致的GQ3與奧迪的商標不存在沖突,所以現在我們對奧迪的申訴感到非常驚訝。”
資料顯示,觀致的首款新車GQ3,定位于緊湊型家用車市場,GQ3旅行版主要面向歐洲市場。“無論在市場定位還是其他方面,觀致都不會與作為豪華品牌的奧迪產生沖突,所以這起官司的緣由值得推敲。”
2月26日,一位歐洲市場分析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很明顯,觀致的車型與定位使奧迪品牌的擁有者、歐洲家用車市場的老大——大眾汽車產生了危機感。有消息稱,觀致將在歐洲市場采取積極的銷售方式,其中價格方面將有可能比目前歐洲市場上現有的同級別車型低15%左右——更低的價格,更好的配置,將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僅僅這一點,觀致足以讓大眾緊張。所以,這起官司真正的幕后推手是大眾。”
觀致動了誰的奶酪?
“蓄勢待發。”這是外媒對于觀致的評價。在3月初即將開幕的日內瓦車展上,觀致將攜旗下3款車型亮相——觀致3轎車以及觀致3 Cross Hybrid、觀致3 Estate兩款概念車。
據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uto Bild》的報道,對歐洲市場虎視眈眈的觀致汽車有志于扭轉中國汽車在德國的局勢,并成為第一個源于中國、暢銷歐洲的國際級汽車品牌。該報道稱,源自中國的全新國際品牌——觀致擁有的高質量、性價比以及歐洲專業領先科技,將成為速騰、高爾夫和途觀的競爭對手,其設計、質量和價格都可能會在歐洲贏得大量擁躉很大程度上對大眾構成威脅。
“關于‘Q’的起訴,只不過是在掩飾大眾的警惕心。”上述分析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觀致目前透露出的技術與市場策略,已經顯示了相當的競爭潛力。”據悉,觀致選擇了麥格納-斯太爾、美國天合、德國大陸、德國博世、微軟和Iconmobile等全球一線供應商作為合作伙伴。公司多位高管來自沃爾沃、寶馬、捷豹-路虎和薩博等歐洲知名汽車公司,在德國慕尼黑、奧地利格拉茲和中國上海擁有設計和研發中心,并以此建立了國際標準與中國制造相結合的獨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