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價格改革取得新突破
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全年4升4降調整了國內汽、柴油價格,基本實現了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間接接軌。在廣東、廣西兩省(區)開展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運行順利,為全面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不斷完善電價形成機制,居民階梯電價制度自2012年7月起在全國(除新疆和西藏外)平穩實施。深化電煤價格市場化改革,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決定取消重點電煤合同,實現電煤價格并軌,進一步理順了煤電關系,有力地促進了煤炭、電力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有關部門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將原先只補貼垃圾直燃發電、分區定價和全國分攤的政策,改為按垃圾處理量補貼、全國統一價格和兩級分攤的政策。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價格政策,北京等7省市獲準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五、農村改革扎實推進
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各地積極探索取消農業稅后鄉鎮政權組織架構的有效形式,初步建立了精干高效的鄉鎮行政體制。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全國1.2億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和教科書費,中西部地區1333萬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獲得資助。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全國確權集體林地27億畝,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7.7%,發證面積占確權林地的95.5%,8949萬農戶拿到林權證,基本落實了農民家庭承包經營權。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支農惠農力度,自2012年起,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增加了保費補貼品種、擴大了保費補貼區域。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858家,其中村鎮銀行799家。24個地區成為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區,為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探索新路。
六、科技教育文化醫藥衛生等社會事業改革成效顯著
科技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確定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目標和原則。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啟動,探索實現科技創新與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從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均衡配置辦學資源、加強督導評估等方面對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出部署。國務院決定自2012年秋季學期起,將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范圍由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擴大到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5個省份不同程度地出臺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升學考試”方案。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基本完成,全國文化系統2103家承擔改革任務的國有文藝院團已有2102家完成轉企改制、撤銷或劃轉任務。58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華書店、850家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單位、57家廣電系統所屬電視劇制作機構、38家黨報黨刊發行單位等,已全部完成轉企改制。全國3388種應轉企改制的非時政類報刊已有3271種完成轉企改制,占總數的96.5%。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繼續深化,截至2012年10月底,省級黨報發行機構基本完成剝離轉制,以電視劇為重點的制播分離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大部分省(區、市)、地級市和全部縣級電臺電視臺已進行兩臺合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目標和任務如期完成,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顯著提高。《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發布,首批311個縣(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啟動。《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公布,對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籌資機制、保障內容、承辦方式等作出規定。《關于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工作的意見》發布,明確了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有關部門發布《關于開展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的意見》,將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在所有統籌地區范圍內開展總額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