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開閘
即將在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上提交中央討論的新“大部制”改革方案,包括民政部擴大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權責;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整合,成立專門的市場秩序監管部門;國家海洋局擴權,強化海洋綜合管理權限;鐵道部與交通運輸部有望整合;而此前廣為流傳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等部門的改革,暫未列入改革重點。
自2008年啟動至今的上輪“大部制”改革,重點不在整合歸并、加減計算,難點始終在于打破政府部門自身利益傾向,轉變政府職能。改革開放30多年來,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和解決實質性、深層次問題的時刻,因此,各界高度寄望新一輪“大部制”改革中重新設立類似國家體改委的實體性改革協調機構,超越部門利益,系統性、整體性地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令人遺憾的是,“新體改委”未列入此輪改革的方案。
相較于上一輪“大部制”改革大刀闊斧地跨部門整合,本輪改革重在局部“手術”,這體現了十八大報告中“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的總體原則,也顯示改革仍掣肘于壟斷利益、部門利益糾葛,未來任務依然艱巨。
——編者
聞樓梯響,終見人下來。
經歷了五年的探索、總結、反思與爭論,中國的“大部制”改革終于再度提上日程。2月下旬,《財經》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新一輪“大部制”方案起草已基本完成,并會在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上提交討論。
“大部制”又稱大部門體制,是指對職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機構進行整合歸并,實行綜合設置,以減少機構重疊、職責交叉,從而提高政府效能。
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改變了中國以往數十年來機構改革中簡單的“加減法邏輯”,嘗試組建“大部制”為基本框架的政府機構。一位參與本輪“大部制”改革方案討論的專家表示,新的“大部制”方案將在總結上一輪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按照明確的政府機構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再進一步”,“改革方向不會逆轉”。
據《財經》記者了解,新一輪的“大部制”改革草案的重點在于:強化市場監管,改善民生,整合完善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重要領域的管理體制。
其中,民政部將擴大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權責;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進行整合,成立專門的市場秩序監管部門;國家海洋局亦將擴權,強化海洋綜合管理權限;各界呼吁最多的鐵道部與交通運輸部將有望整合。而此前廣為流傳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大體改委”等部門的改革,暫未列入此輪“大部制”改革的重點。
相較于上一輪“大部制”改革大刀闊斧地實施多個部門的整合,本輪改革進行“手術”的僅有少數部委,更多的則是著眼于部委職能“微調”,這也體現了十八大報告中“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的總體原則。
“雖然草案已經基本完成,但在提交討論之前,仍存在變化的可能。”上述接近方案討論的專家透露,在二中全會之后,“大部制”改革方案才有望“定盤”。
2013年1月,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李建華在《求是》雜志撰文談及“大部制”改革時提出,“要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對職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機構進行合并;對職責交叉重復、相互扯皮、長期難以協調解決的機構進行調整;對職能范圍過寬、權力過分集中的機構進行適當分設,逐步建成科學合理、順暢高效的大部門制行政機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