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記者在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也發現,新能源車數量有88輛,其中純電動車的數量為30輛左右,混合動力車則多達42輛。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車展更多地顯示了車企及消費者對于混合動力的喜好。
一時間,市場表現似乎表明,純電動車的步伐遇到了阻力,而混合動力正在“反攻”。如果是這樣,那此前國家電網大規模建設的充電裝置是否會遭遇閑置呢?
“目前國內已建完畢的充換電站有50%處于閑置狀態。”有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因為無車可充,大多數場所及設備處于閑置狀態。為了證實上述情況,記者暗訪了幾個已建的充換電站,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記者致電了耗資2700萬建設的山東臨沂沂南縣向陽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據工作人員介紹,自去年4月5日建成以來,除領導視察外,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其辦公樓后面的大面積充換電大棚也停滿了職工們的私家車。由于長期見不到純電動汽車進來充電,地面也處于長期無人打掃狀態。該站負責人韓磊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汽車過來充電。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于廣州市。據了解,目前廣州市共有三個電動汽車充電站,除了位于亞運城內的充換電站外,目前其他兩處充換電站均已閑置。據管理其中一處閑置充換電站的亞運城物業管理公司內部人士介紹,該充電站目前處于閑置狀態,主要是市面上難見純電動轎車及純電動公交。
去年4月投資1500萬元建成的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動汽車充電站,規劃設計可同時為17輛車提供快、慢兩種方式充電,但目前全揚州市僅有6輛新能源公交車在運營。
覆水難收
但是,中航證券資深汽車分析師卻認為,盡管目前充換電站使用率偏低,或許是因為國家電網建設的步伐有點快,但是國家電網采取了積極的先導性工作,為未來的純電動汽車進入市場做了很多鋪墊。
有站無車的現狀,劉振亞似乎也察覺到了,而國家電網在充換電站建設方面越來越“務實”。
記者了解到,劉振亞在近期的國家電網內部工作會議上表示,“未來在充電站建設方面,不再尋求‘遍地開花’的戰略規劃,而會將‘是否具備商業化及成熟運營模式’作為建站的前提條件。”
其同時強調,2012年將優化電動汽車電池的充換電服務運營模式,推進重點城市、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
記者從國家電網了解到,今年國家電網計劃建設196座充換電站和1945根交流充電樁,具體到建設地點,會側重于推行“十城千輛”計劃以及擁有私人購車補貼的城市,或者有其他新能源購車優惠的城市進行選擇。
“國家電網將以支撐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為重點,優先保障試點城市建設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 據國電南瑞營銷部人士介紹,未來充電樁的建設會與建設部、城市管理部門相聯系,優先在社區、辦公停車場所建設。充電樁以慢充為主,大型的充換電站更多的是以換電為主,類似于加油站。
對于遺留下來的大量閑置充換電站,上述人士坦言,這個只有期待純電動汽車市場化盡早到來了,若是貿然改變其用途,改裝及重建又需要耗資上億元資金。(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