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據德國最近推出的一份電動汽車報告指出,2013年和2015年是德國電動汽車走向市場的高峰期。美國電動汽車市場預計今年已經達到兩萬輛左右,2012年則有望達到十萬輛的產量。2013年至2015年間,歐美汽車企業在電動汽車及其市場化方面,將實現質的飛躍。
“2013年到2015年將是國外電動汽車產品集中進入市場的階段,國際形勢不等人。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正處于十分關鍵的歷史機遇期,國際競爭壓力很大,市場需求也很大。”近日,科技部部長萬鋼這樣對媒體指出。
留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時間并不多。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付于武告訴記者,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歷史時期,“一方面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和兩年多的示范推廣,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科技成果,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開始逐漸起步;另一方面,國際電動汽車產業開始明顯加速,國際汽車巨頭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步伐不斷加快,這使得中國電動汽車自主創新和自主發展所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劇增”。
競爭將加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看來,目前,我國電動汽車企業進入了真正的產品化或是產業化的階段,政府也在政策扶持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我國電動汽車正由研發向真正的產業化過渡。
萬鋼明確指出,新的一年,希望整車廠商、零部件生產企業、示范城市以及專家學者,協同創新,提升系統集成能力,共同打造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探索適合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商業模式;同時,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打贏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翻身仗。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陳家昌也指出,今明兩年將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兩年,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要通過自主創新、協同創新,把核心的東西建立起來,把需求和能力協調起來,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汽車。
南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凌則提出具體建議,示范城市的補貼必須要持續,這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持續的必要條件。此外,他建議對非示范城市也應當給予財稅政策的減免,使得未納入試點地區的城市同樣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從而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展。(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