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總是免不了會犯錯。近日,網上一項關于“新手上路最容易犯的錯”的調查結果顯示,“行車忘放手剎”、“車上很多配件根本不會用”以及“后視鏡折疊后忘了復位”成為新手最容易犯的三大糗事。也有不少網友跟帖講述自己當年的糗事。當然,調查的目的不是為了說笑話,而是給新手們提個醒。
新手烏龍
No.1:
開車忘松手剎
網友“famousPan”描述了自己處于新手期時的兩次失誤:兩次都是在十字路口拉起手剎等紅燈,綠燈亮起步時生怕被后車鳴喇叭催促,心一急,沒放手剎就走,結果,第一次跑了三四公里才發現,第二次好些,開了幾十米就發現了。
老手支招:忘放手剎時,如果油離配合好,車輛一樣可以行駛,但是車輛的損耗會增加,油耗上升,而且還會伴隨著焦煳的氣味。其實手剎不松,起步時會有報警聲,并且儀表盤也有指示,但因為新手上路往往需要顧及太多,所以對這些提示不太敏感。建議新手養成起步摸手剎的好習慣,或者多瞄兩眼儀表盤。
新手烏龍
No.2:
車上很多配件不會用
網友“愛司巴索”就曾為此損失500元。提到新車的當天晚上,他就急不可耐地開著車子上路,由于恰逢大雨,關上車窗后,前擋風玻璃開始起霧。
“這該怎么辦?駕校里可沒教過。”“愛司巴索”將車子慢慢靠邊,想停下來給朋友打個電話求助。沒想到馬路邊緣正好是一個30厘米深的水渠,車子的前輪胎一下就掉進去了,再一把方向扭回來,后輪胎也跟著“淪陷”,車子底盤就這樣被擱在路肩上,最后只好花500元叫來吊車把車子吊起來。
老手支招:很多新手不知道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差別,不曉得晚上如何開大燈、不會用雨刮器、不懂方向盤鎖……其實,對于車上配件的使用方法,汽車說明書里都有詳細解釋。因此,別忽視了說明書的作用,熟讀操作技巧,可以少吃很多苦頭。如果實在嫌看說明書麻煩,那就在買車付款之前,在4S店的試駕車上反復試驗直到熟練吧。
新手烏龍
No.3:
后視鏡折疊后忘記復位
網友“寶貝熊”說起自己的一段經歷,至今還覺得尷尬。有次老公出差,家中的“車輛行駛權”就落到了身為“本本族”的她手里。在公司停車時,為了防蹭,“寶貝熊”把車子的左右后視鏡都收了起來。下班后去老爸家吃飯,“寶貝熊”雙手緊握方向盤穿梭在晚高峰的車流中,辛辛苦苦挪了9公里路。到家后,她叫老爸下來幫忙停車。老爸走到車邊,驚呆了:兩個后視鏡居然都還是收著的!“寶貝熊”這才明白,為什么一路上有好幾個司機向她投以詫異的目光。
老手支招:后視鏡的作用是為了消除視野盲點,讓駕駛員看到車輛后部和兩側的交通情況,還能適當看到自身的情況,這樣更有利于倒車和停車。鑒于犯這類錯誤的大多是女司機,建議女新手們不妨將上車照鏡子作為一個“必修課”。
這些烏龍事新手也常會遇到
“熄火n次后才發現不是一擋起步”、“晚上開車不知怎么開車燈”、“車胎漏氣了根本沒感覺,照樣開”等,這些都是新手們曾經遇到過的尷尬事。
掛著三擋就起步,熄火n次。車主孔先生曾經有一次在十字路口鬧了一個笑話:綠燈起步時,他排在第一位,正要右拐彎,一放離合器,車子就熄火,足足試了六七次,車子還是習慣性熄火。后面車子隊伍排得很長,喇叭聲不斷。等到交警走過來一看,發現孔先生是在三擋起步,怎能不熄火?
上坡時應當使用低擋位。網友“愛司巴索”有次開車出去,路上需要經過一個上坡,結果他一路三擋開上去,速度越來越慢,直到最終熄火。他一開始還納悶兒,怎么動力跟不上?老司機提醒了他:速度越慢,擋位越低,你沒學過?“愛司巴索”嘀咕:駕校里教過,在平路上是這樣,沒說上坡時也要這樣,我還以為能沖上去。
停車時別忘拉起手剎。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溜車,特別是在坡形路面。老司機常講:開車首先要從停車開始。所以對于新手來說,“停車拉起手剎”是養成合理用車習慣的第一步。
開空調時,應該打開外循環還是內循環?車主劉小姐曾經抱怨:真羨慕別人的車空調制冷那么好,自己的車即使把空調開到最大,也只能是“不太熱”,而且每次在太陽下啟動空調,要很長時間才能冷下來。
老手支招:這是忽略了內外循環按鈕的作用,如果車輛啟動了空調外循環,制冷效果就會明顯下降,但優點是空氣比較新鮮。相反,如果單純使用空調內循環,制冷能力將大幅提高,但缺點在于缺乏內外空氣交換,車廂空氣不夠清新。
多看說明書找朋友陪駕能減少烏龍事
分析這些新手烏龍事件的原因,其實不難看出問題集中在這幾方面:一是對車輛性能不熟悉,二是開車不熟練,三是本身學藝不精。
對車輛性能不熟悉,這很大程度上要怪車主本人——很多操作和配件,說明書上寫得明明白白。不同的車在功能上會有所不同,因此,新車買來,最好先詳細閱讀使用手冊。而很多車主正是因為忽略了這個“必修課”,著急上路,才導致各種烏龍事件的發生。
開車技術不熟練,這無可厚非,誰都有是新手的時候。需要提醒的是心態,有些新手一坐上駕駛座就心慌慌,這種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對自我的不肯定,其實只要在起步前把所有動作在心里“演練”一遍,就能給自己增加不少底氣。另外一種壓力來自外界,其他車輛拼命摁喇叭會增加新手的緊張度。那么,還是老老實實地在車上掛上“實習”標志吧,相信大多數車主會給予寬容的。
至于學藝不精,如果考試時是靠“誤打誤撞”“蒙混過關”才拿到本本的,那有必要找個技術過硬的朋友或是專業教練陪駕,再好好“溫故知新”一下。
駕校培訓大多是“應試教育”新手缺乏系統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調查中,不少車主說起當年新手期的“烏龍事”時,都會提到一句:這個在駕校時沒人教過我。事實上,正如一位資深教練所說:“盡管駕駛技術要在磨煉中逐漸成熟,但一些關乎安全最基本的概念還是應該在真正上路前就掌握。”
這位教練指出,目前不少駕校為了提高考試通過率、縮短培訓周期,教授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應試”技巧。例如過單邊橋時,只教方向盤左打幾圈右打幾圈這樣的“死方法”,而不是培養考生的真實車感。而且,有些教練充其量只能稱為老司機,并沒有全面系統教學的能力,只對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正,對于沒有出現的問題則估計不足。缺乏真實環境下的日常駕駛技巧訓練,很多新手草草地接受速成培訓后就被推向社會。“路上少些半成品的新手司機,大家開車也就更暢通更安全。”教練說。
新手上路3個月后最容易出事故
新手剛上路時,開車都很小心,也比較慢,即使發生事故也多是刮刮碰碰的小事故。但隨著駕車時間和經驗的增加,新手自認技術過硬,敢開快車,也敢對其他車輛超車、加塞、閃燈晃眼等不文明行為做出“報復性”舉動,很容易導致事故發生。而這段危險時期,一般會出現在新手駕車3個月以后。
對此,交警部門建議,初上路的新手應盡量避免去繁華路段,到路口、人行橫道、彎道等路段時要控制車速、減速慢行,尤其是轉彎時,一定要讓非機動車、直行車輛和行人先行;行駛途中應根據路面狀況、天氣的能見度、自己的視力和車速等實際情況,保持應有的跟車距離;變更車道時,別忘了打轉向燈示意,同時要觀察車輛前后左右的狀況,確保萬無一失;行駛過程中還應留心路邊或路口的限速、減速、停車讓行、禁止通行、禁止停車等交通標志。即便幾個月下來,自我感覺開始良好了,也得記清楚一句話:“小心開得萬年車。”
李慶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