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統籌謀劃“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這一年,商州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25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7.0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3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1%和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億元,增長13.2%;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9530元和8020元,分別增長11.5%和13.5%。
對話書記
華商報: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這一年,商州區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張盈安:“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在認真總結“十二五”發展成就和經驗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宏觀環境變化和未來全區發展趨勢,提出“十三五”“五個翻一番”的目標。生產總值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255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比“十二五”期間翻一番,累計突破千億元大關,年均增長17%左右。工業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6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達到10億元,年均增長12%左右。居民收入比2015年翻一番,城鎮居民收入達到53000元,農村居民收入達到15000元,年均分別增長13%左右。
華商報:我們了解到,在“十三五”時期,商州區將全力打贏“五個攻堅戰”,具體都是哪些方面?
張盈安:“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要如期實現“五個翻一番”目標,必須全力以赴打好“五個攻堅戰”:一要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堅定不移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確保2019年提前脫貧摘帽。二要全力打好城鎮建設攻堅戰。精心打造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三要全力打好循環工業攻堅戰。確保工業企業高位運行不滑坡。四要全力打好生態旅游攻堅戰。主打秦嶺生態旅游和休閑渡假游品牌,真正把商州建成秦嶺最佳旅游目的地。五要全力打好現代特色農業攻堅戰。真正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華商報:為了實現定下的這個目標,您對商州的發展有沒有明確的部署呢?
張盈安:戰士不打沒有準備的戰爭么,發展也是一樣,我們既然定了這個目標,就有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措施。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商州區努力要做到的就是6個聚焦。一聚焦改革,不斷提升發展動力。在這個過程中加快生產環節的新陳代謝,處置一批“僵尸企業”,千方百計“去庫存”,齊心協力攻難關。二聚焦創新,不斷轉變發展方式。包括培育壯大人才隊伍,激發“雙創”活力,大力發展高新產業。三聚焦協調,不斷破解發展瓶頸。突出城鄉協調發展,加快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力促軟硬實力協調發展。四聚焦綠色,不斷提高發展質量,推廣綠色生產,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環境,要倡導綠色生活。五聚焦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奮力擴大對外開放,扎實推進招商引資,切實抓好項目建設。六聚焦共享,不斷擴大發展成果。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民生政策,堅定不移推進移民搬遷,竭盡全力強化社會保障。 華商報記者 陳丹婭

對話區長
華商報: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年,這一年商州的經濟有什么樣的變化?
張國瑜:2015年確保了“十二五”順利收官,8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15項預期性指標基本完成。五年來,全區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為追趕超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25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7.0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3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1%和1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億元,增長13.2%;城鄉居民收入達到29530元和8020元,分別增長11.5%和13.5%。
通過數據我們了解到,商州區2015年經濟運行呈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態勢。
華商報:2015年,商洛藍成網絡熱詞,商州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張國瑜:商州生態指標穩居全省第一,能拿上這個第一,主要還得益于我們商州著眼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這方面,我們商州生態建設向縱深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實現全覆蓋,省級衛生城市復驗一舉成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成效顯著。積極開展植樹增綠行動,重點領域治理有效實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取得明顯成果,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煉鋅廠、延長氟硅公司周邊環境整治及移民搬遷項目快速推進,城區三條溝域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扎實開展。節能減排成效明顯,主要減排指標提前完成,空氣質量位居全省第一,做出了這么多的努力之后,“商洛藍”才成為廣大市民心中的驕傲。
華商報:民生問題最受老百姓關注,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商州區有沒有具體的提升措施?
張國瑜:民生問題既是普通百姓關注的問題,也是政府著力要提升的核心所在。商州區切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做好今年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確保全年脫貧2.82萬人。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圍繞特色農業“八大件”,持續壯大“果、畜、菜、藥”四大特色產業,以發展核桃、大櫻桃等為重點,建立健全區鎮兩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引導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參與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大農機推廣力度,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0.5萬噸以上。扎實開展基層農技人員輪訓和職業農民塑造工程,著力培養一批技能型農業技術人員和新型職業農民。 華商報記者 陳丹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