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是漢中的歷史之本,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打造真美漢中。讓老百姓從生產生活生態全方位體會到‘十三五’的成果,大大增強獲得感。”在這次省兩會上,漢中市市長王建軍說,“十二五”期間,漢中市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翻過千億,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人均GDP跨過5000美元,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
“過去由于漢中被秦嶺阻隔,受地理原因限制,相對封閉,信息流、人流、物流和科技流很難流入到這里。”王建軍表示,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尤其是西漢高速、寶漢高速以及2017年即將開通的西成高鐵,會大大加強漢中盆地和關中城市群的通道連接。同時,互聯網+也縮短了二者之間的空間距離。“在這兩點的交互作用之下,漢中能夠在‘十三五’期間更好地與關中城市群交融。”
談起“十三五”的民生規劃,王建軍表示,“十三五”是漢中的“民生普惠期”,不僅要使居民的收入有較高的增長,從城鄉居民的生活條件上,也會實現大的改善。漢中市各級要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著力抓好“六大戰略”、“六大產業”、“十大工程”、“五大園區(村)”等各項重點工作,推動漢中“三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當然,生態環境是漢中的歷史之本。”王建軍說,漢中在城市發展建設的同時,還要保證生態環境建設的加強。“漢中的真山真水,是真美啊,這可能是其他人體驗不到的。你沒來過是遺憾,以后一定要來看看。”
安康市 市長徐啟方:要辦成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
安康市市長徐啟方開門見山地介紹說,去年在戰勝經濟下行的影響中安康市逆勢而上,經濟保持增速領先,預計完成生產總值785億元,增長11.6%。“去年實施的200個重點項目投資拉動作用明顯,‘三區兩園’和‘飛地經濟園區’快速壯大,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
記者了解到,安康市僅在改善民生方面去年就支出了130億元,增長14%。為群眾集中辦好“十件實事”,新增城鎮就業1.96萬人;實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特別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著力解決群眾上學、看病、出行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教育、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和公共交通體制改革取得實效;環境保護力度加大,漢江水質保護專項行動和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深入開展,綠化造林66.36萬畝,南水北調環境應急處置中心。避災扶貧搬遷13.3萬人,實現12萬人脫貧。
對于今年的目標任務,徐啟方介紹說,惠民生是根本,要辦成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集中力量辦好就業、市政、教育、衛生等10件實事。全力推進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避災扶貧搬遷、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重點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城區“五校北遷”及19所學校新建和改擴建任務,加快全市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執業醫師和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社會保障,構建覆蓋城鄉的救助體系;扎實抓好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防汛減災,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商洛市 市長陳俊:把商洛建成“秦嶺休閑之都”
“商洛市2015年完成GDP621.83億元,增長達到11.2%,全省居第三,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增速在全省第一,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也在全省第一,所以我覺得這個成績的取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像我們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2%。我覺得我們拼得很狠,取得的成績也很滿意……”見到商洛市市長陳俊,她一股腦地將去年成績和盤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