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曹文宏
2021年以來,我市緊扣“八五”普法規(guī)劃要求,以深化重點對象學法為主線,以落實普法責任制為抓手,以增強普法實效為重點,以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為目標,全方位彰顯法治宣傳在推進依法治市、建設法治商洛過程中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奏響了法治商洛建設的主旋律。
加強頂層設計,搶占工作制高點。市委、市政府領導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加強普法工作組織、機制、隊伍等頂層設計,保障普法工作高位運行、強勢推進。把普法工作納入年度法治建設考核、巡視巡察和行政檢查重點內容,制定指標體系和責任追究細則,常態(tài)抓好落實。調整組建市委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領導小組工作規(guī)則、辦公室和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明確了58個市級單位的普法責任清單和50個普法成員單位的職責,落實了260多部法律法規(guī)的普法責任單位。組建各級政府法律顧問團(組)、普法講師團、法律服務團、義務普法宣傳隊和普法文藝宣傳隊1121個,有法律顧問312人、講師團員455人、演出人員154人、志愿者8100多人。2021年以來,市委、市政府6次對普法工作作出批示,市人大常委會對“八五”普法進行視察,聽取并審議市政府工作報告。各級黨委會、政府常務會先后256次專題研究普法工作,協(xié)調解決問題11個。
緊盯重點對象,找準工作著力點。我市制定《商洛市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guī)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健全覆蓋領導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及各方普法主體的普法工作機制。以“法律九進”活動為抓手,連續(xù)3年組織1288個單位7萬多名領導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參加年度學法用法考試,組織普法講師團成員講授法治課760多場次,對946名縣處級領導、近300名中青年干部和鎮(zhèn)(街道)黨政主要領導、4691名行政執(zhí)法人員分批進行法治輪訓。召開全市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現(xiàn)場會,460人受聘擔任529所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4個。開展普法強基助力“三個年”活動,舉辦《憲法》《民法典》報告會992場次、“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1057場次、“法律鎮(zhèn)村行”“法律趕大集”活動540多場次,發(fā)放法律書籍(宣傳品)77萬多冊(份),100多萬人接受法治教育。 完善工作機制,彰顯工作創(chuàng)新點。我市率先制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建設指導標準和動態(tài)管理辦法,規(guī)范了創(chuàng)建程序標準。總結提煉普法工作“五聯(lián)模式”、黨政主要負責人點評法治工作“雙126”模式、法律明白人培養(yǎng)“四步十二關”等工作機制,提升了普法工作質效。全面落實集體學法、會前學法、定期講法、以案釋法、領導述法、全員考法、年度評法、長效督法、法治培訓、法治創(chuàng)建、法律顧問、法律競賽等常態(tài)工作機制,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學習組集體學法1067次、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275次、組織定期講法或法治講座1900場次、開展以案釋法612場次、分級開展領導述法評法558次、集中開展現(xiàn)場督法115次、舉辦法律知識培訓962場次、組織參觀法治教育基地904次75519人、組織旁聽庭審468次7338人。
堅持典型引領,培育工作示范點。我市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和“法律明白人”培養(yǎng)為重點,分級建立創(chuàng)建和培養(yǎng)對象數(shù)據(jù)庫,培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3個、省級12個、市級50個,遴選省級鄉(xiāng)村治理示范鎮(zhèn)2個、示范村4個。培養(yǎng)“法律明白人”6850人、“法治帶頭人”2525人、“學法用法示范戶”3223戶。遴選省級“法律明白人”培養(yǎng)示范點5個、市級14個、縣區(qū)級98個,評選省級“法律明白人”45人、市級110人。選樹“三秦最美法律明白人”4人、“商洛最美法律明白人”10人。柞水縣實施“一戶一法律顧問”制度,在每家每戶門前張貼微信二維碼信息銘牌,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法律服務。
拓展工作陣地,把握工作結合點。大力實施法治文化鑄魂行動“十個一”工程,即市級建設一個憲法或民法典主題公園,每個縣區(qū)至少開展一次法治文藝巡演、建設一個法治文化廣場、一個法治文化長廊、一組法治文化宣傳櫥窗、一批法治宣傳路街,每個單位要建設一個法治宣傳室(角),每個鎮(zhèn)(街道)打造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法治文化廣場(街、墻),每個村(社區(qū))至少建立一個法治文化宣傳欄(長廊)、一個農村法律書屋,建成法治文化廣場21個、法治文化長廊22個、法治宣傳櫥窗235組、法治文化路街39個、農村法律書屋243個、單位法治宣傳室(角)483個,命名市級“紅領巾法學院”20所、法治宣傳教育基地68個,征集法治文藝作品116個,開展普法演出410場次。
豐富宣傳手段,打造工作“吸睛點”。我市堅持“報網(wǎng)臺微屏”同步發(fā)力,創(chuàng)新開展“每月一主題”普法宣傳活動,深化與各級主流媒體合作,制定媒體宣傳和考核工作制度,連續(xù)兩年召開媒體座談會,合辦《法治在線》《法治廣角》等普法欄目4個,刊發(fā)普法宣傳專版18個,拍攝播出普法專題片12部。依托門戶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號、抖音號和政務微博等,建立四級普法新媒體矩陣,開設“每日學法”“以案普法”等欄目470多個,累計推送“八五”普法內容16萬多條,閱讀人數(shù)達40多萬人,實現(xiàn)了“指尖上的微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