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綜述
本報記者 李小龍 王江波
7月26日,我市被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授予“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樣板市”稱號,這一“國字號”榮譽是對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肯定。
近年來,我市立足資源稟賦,加強科技創新,不斷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名特優新農產品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實現了兩個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個整市推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試點建設的城市,名特優新農產品總量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一位。
這是我市著力加強科技創新、積極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縮影。
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市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斷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著力構建具有商洛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必須在加強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發表的重要講話,進一步為我市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指引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強化科創驅動 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引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要條件,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狠抓創新主體培育,持續擴大創新投入,積極匯聚創新人才,不斷優化創新服務,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貢獻智慧、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485名科技特派員和150名“三區人才”下沉一線,開展技術指導、聯農帶農、本土技術人才培養等產業幫扶工作,科技賦能特色農業強市提速增效;
加力加速科技企業培育,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29家,推薦申報升級上市后備企業12家;
圍繞“菌果藥畜茶酒”特色產業,將“商南茶葉、丹鳳紅酒、鎮安板栗、山陽食用菌、柞水中藥材”擠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并開題實施,爭取資金1500萬元;
建成5000平方米秦創原(商洛)飛地孵化器,增設科技型企業培育庫、科技計劃項目庫、科技人才資源庫“三庫”和線上路演專欄,動態擴充科技資源數據5.3萬條,孵化科創公司12家;
依托秦創原總平臺,推進“一中心一平臺九基地”和科技企業融通創新示范區建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3家;
扎實開展科技服務進企業、市縣科技局長進高校(院所)“雙進”行動,發放惠企政策包“科技名片”300多個,征集技術需求408項;
啟動實施生物醫藥產業廳市聯動重點專項,爭取省級科技資金4500萬元,推動以盤龍為“鏈主”企業的35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陜師大等8所高校院所融通創新,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助推生物醫藥產業鏈邁向中高端;
……
一組組數據,折射出我市優化創新服務,狠抓創新發展的新氣象。
今年以來,我市按照“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思路,制定《商洛市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三年倍增計劃》,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因地制宜推進“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多措并舉支持科技型企業擴量提質。
特別是我市緊緊圍繞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這條主線,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策劃實施科技實事,推動科技賦能特色產業發展,全力推動秦創原見效成勢,加力加速科技企業培育,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著力將我市打造成創新創業的發展新高地。
深化科創引領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洛南縣景村鎮八一村紅仁核桃基地,一棵棵枝繁葉茂的核桃樹上,繁密的核桃掛滿枝頭長勢喜人,這里是洛南乃至全國最大的紅仁核桃基地。
幾年前,商洛盛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兆斌了解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紅仁核桃的品種,其營養價值高、資源奇缺、特色鮮明,預計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董兆斌便萌生了從美國引種紅仁核桃的想法。
2015年4月,董兆斌從美國引進的100株紅仁核桃嫁接苗順利落戶洛南縣,并在商洛市商州區建立了第一個引種試驗園。
隨后,董兆斌就帶著團隊先后開展了高效栽培關鍵技術、高抗砧木引種篩選、整形修剪模式、病蟲害防控、低溫晚霜預防等研究。經過8年的研究和推廣,董兆斌建成試驗、示范園5塊1820多畝,累計生產紅仁核桃嫁接苗80多萬株,紅仁核桃真正在商洛落地扎根。
紅仁核桃的引種只是商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在冷水魚產業基地,冷水魚企業與西農大、省水產總站等單位緊密合作,創新利用陸基高位圓池循環水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等高效生態養殖模式,示范應用水質檢測、精準飼喂、智能增氧等現代設施工藝,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常年穩定在99.99%以上,生產效率和產業綜合效益不斷提升。
在丹鳳華茂牧業,通過全產業鏈“兩鏈同育”,推進標準化養殖、精細化加工、網絡化物流、品牌化營銷、資源化利用“五化一體”,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依托全國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樣板市”名片,推動農業跨界融合,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為統領、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為主導的品牌集群,做強做優“菌果藥畜茶酒”等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引進新技術、開發新品種、推廣新模式,實現以紅仁核桃、食用菌、冷水魚、家禽養殖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傳統產業插上創新翅膀,實現了從“一戶”到“一域”的華麗蛻變。
從地方國營的商洛冶煉廠、商洛煉鋅廠,到發展成為省屬企業陜西有色金屬集團的權屬單位,陜西鋅業公司走過了37年發展歷程。“國家級綠色工廠”“全國循環經濟先進單位”“陜西省首批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這些沉甸甸的榮譽,也不斷展現著老牌國企的責任與使命擔當。
我市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支持一產、二產企業改造提升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積極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
堅持科創賦能 培育構建現代產業集群
盛夏時節,走進陜西嶺南佳泰建筑節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一塊塊ALC輕質外墻板在電腦精準的控制下,快速產出,隨后被叉車運送到成品堆放區。
據了解,該公司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是以粉煤灰、硅質尾礦、水泥、石灰等為原材料的尾礦廢渣,通過高壓蒸汽養護技術,生產多氣孔混凝土成型板材。
整個生產過程實現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工廠的精準管理,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陜南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制造產業新基地。
近年來,商洛市堅持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建材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通過科技創新,形成了以嶺南佳泰、中電建(洛南)綠色建材、鑫磊恒達等為代表的綠色建材企業發展集群。
除了方興未艾的綠色建材產業集群,以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有色金屬全產業鏈“生態島”而聞名的洛南環亞源也成為商洛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的代表。
洛南環亞源銅業利用先進專利技術和世界領先環保裝置,通過固廢回轉窯焚燒去除有害物質生成有價渣料,進富氧側吹爐吹煉生成冰銅、粗銅、合金銅,轉入回轉式陽極爐精煉成銅陽極板,利用先進的加工處理設備設施和環保裝置,回收利用含銅有色金屬廢渣、廢泥、廢料等“城市礦產”有價成分,將廢料中的有價金屬“吃盡榨干”,讓危險廢物變成無害有價產品,避免了對周邊土壤、大氣、水體的危害,實現廢棄物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
夏雨初霽,陽光明媚。走進商洛高新區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室外雨污水、強弱電管網等施工作業。項目占地19.87畝,主要建設中國移動商洛分公司生產調度用房和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商洛的城市大腦、數字政府的政務云底座、政務服務的核心載體、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為實現“西數商算,西數商備”和“秦嶺智谷·數字商洛”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我市堅持深入實施“鏈長制”,12名市級領導擔任新材料、健康醫藥、清潔能源、新型建材、綠色食品、電子信息6條重點產業鏈“鏈長”,以“3+N”產業集群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特別是創新投入持續增長,創新活力不斷迸發,創新質量顯著提升,著力打造以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千億級康養旅游產業集群、千億級綠色食品和健康醫藥產業集群,以及投資千億元的抽水蓄能電站產業基地,實現工業倍增、經濟高質量發展。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新。新時代新征程,科技創新正在為商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為推動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為加快追趕超越步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