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 訊 (通訊員 任 勇 段光耀)2022年,全市農業農村系統以打造“一都四區”為目標,堅守糧食安全底線,全力興產業、保供給、抓改革、促增收,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4.73億元、農業增加值133.63億元,均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1元,增長6.8%。
全市復墾撂荒地3.6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25.12萬畝,全年播種糧食238.7萬畝、總產49.97萬噸;擴種大豆37.9萬畝,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8萬畝。
我市全力實施全產業鏈建設,培育菌、果、藥、畜、茶、漁等9個首位產業,發展食用菌4.55億袋,生產茶葉1.1萬噸,年產狝猴桃鮮果2500噸,食用菌、香菇、木耳、核桃、板栗、中藥材、肉雞、冷水魚規模產量均位居全省第一。生豬飼養230萬頭,肉、蛋產量17.25萬噸、10.4萬噸,蔬菜產量63.88萬噸,豐富了群眾“菜籃子”。
為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全市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20個,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數量達到75個,持續位居全國地級市榜首。我市率先在全國整市推進牛羊布病無疫區創建,發展有機肥加工廠23個,生產有機肥20萬噸,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6.5%,商南縣入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行列。
為加速推進三產融合,全市培育市級龍頭企業12個、示范家庭農場18個、農民合作示范社20個、現代農業園區15個,鎮安縣豐收村被認定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柞水縣杏坪鎮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商南休閑觀光體驗線路入選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為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我市全面完成1271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換屆選舉,集體經濟“清零消薄”行動有序推進,全面清零“空殼村”,收益5萬元以上村達96.5%。市上創建秦嶺山水康養、旅游、宜居示范鄉村301個,創建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2個、示范村4個,認定省級鄉村振興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4個,4個典型案例成功入選首批全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全面提檔升級,鄉村振興步伐加快推進。
同時,我市多措并舉出臺優惠政策,舉辦農產品出口退稅和電子商務培訓,農產品出口創匯2.22億元、增長42.16%,簽約招商項目4個6.85億元,出口招商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