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臺提質增效 助力“一都四區”建設
本報訊 (記者 賈書章)1月31日,在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界委員們在討論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時認為,報告全面系統、思路清晰、催人奮進,對做好新一年政協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委員們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開拓創新、踔厲奮發,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履職能力,助力“一都四區”建設,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王舒委員說,縣區政協委員要系統學習報告精神,挖掘報告內涵和實質,從報告精神中找到工作方向、思路、舉措和智慧。要立足2023年工作實際,對標對表、開拓進取,在聚焦主業和常規工作上上水平,為“一都四區”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閆爭民、陳曉琴、王博、王相陽委員建議,要加大對委員的培訓力度,積極搭建平臺,通過培訓交流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為委員發揮自身優勢提供堅強支持,不斷提升委員能力水平,確保委員履職盡責,提質增效。
王昕、張賢慧委員建議,要解決基層政協缺崗缺編問題,打通基層政協干部上升渠道,抓好政協兩支隊伍建設,抓好日常管理,強素質、提士氣,為“一都四區”建設貢獻政協力量。
加快形成臨鐵經濟帶 助推我市數字經濟發展
本報訊 (記者 方 方)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民主黨派界委員在討論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時,圍繞加快形成臨鐵經濟帶、助推數字經濟發展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民主黨派界委員紛紛表示,報告內容全面細致、振奮人心,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市區環城南路建成通車,這既是連接西十高鐵西站和中心城區的交通要道,更是開發南秦片區和建設高鐵康養新城的先導性基礎性工程。”隋萍萍委員建議,應搶抓西十、西康高鐵機遇,加快形成臨鐵經濟帶,高規格建立推進體系;要明確發展路徑,高質量編制發展規劃,高標準啟動商圈建設;要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新型產業鏈,打造高能級特色產業集群。
冀偉偉委員認為,近幾年數字經濟發展明顯加速,貢獻份額逐年遞增,成為推動商洛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他建議,應明確“網紅經濟”主管牽頭部門,制定發展計劃,出臺配套政策。同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推動創意設計、規劃布局、基礎建設、營銷推廣、內容制造、視頻技術、直播場景、孵化培訓、網絡宣傳等方面“一站式”網紅經濟孵化共享基地建設,建立發展考核體系,打造“網紅”直播孵化共享基地和“網紅”產品的選育,努力加強我市“網紅經濟”建設,助力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加快產業發展 促進民族融合
本報訊 (記者 胡 蝶)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無黨派、少數民族、宗教界委員,對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進行了討論。他們紛紛表示,報告文風簡潔、高屋建瓴,實事求是、催人奮進,并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青年人才住房保障、提案落實、民族融合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王少凡委員建議,應對我市食用菌發展情況做深入細致的調研,拿出市上統一發展的規劃方案,將目前我市食用菌競爭式發展的產業內卷現狀轉變為全市擰成一股繩式發展,打造亮點,將我市打造成食用菌產業強市。
朱彩鳳、陳垚、劉鋒等委員建議,加強青年人才住房保障,借鑒西安青年人才住房保障如公租房、廉租房等相關經驗,使青年人實實在在感受到惠民政策的陽光雨露,使這些人才走進來、留下來、安下心,在商洛這片熱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要創新方式方法,拿出務實管用的舉措,注重提案的辦理落實,更好發揮提案辦理“助推器”作用。
馬博、魏正華、安慶民、釋宏法等委員建議,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確保少數民族宗教人士的補貼到位;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力度,加強對宗教人士的肯定,以促進民族團結。
余誠智委員說,打造康養之都,康養需要養生,養生包含道家養生。他建議,重視道家養生文化。
利用秦嶺生態名片 打造全齡康養模式
本報訊 (記者 肖 云)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對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報告主題鮮明、與時俱進,凝聚力量、催人奮進。
委員履職“雙組制”、書香政協等成為委員們口中的高頻詞匯。葉春祥、李志皓、康娟、李敏等委員表示,去年政協工作的亮點舉措,正是市政協始終堅持改革思維、創新理念的一個生動佐證。“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干出來的價值”,多位委員不約而同地說出這句話,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在如何推動我市康養產業發展方面,王金萍委員建議,利用秦嶺這張生態名片,培育秦嶺印象康養品牌。通過補鏈延鏈強鏈,使旅游旅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一批有影響、有特色的康養產業集群,將秦嶺生態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優勢。要對標目標人群,細分市場,靶向發力,搶抓大健康產業發展機遇,打造全年齡段現代康養新模式。
提高履職水平 推動商洛發展
本報訊 (記者 楊 鑫)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農業、工商聯界的委員,圍繞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兩個報告站位高、亮點多,客觀全面、實實在在,在謀劃未來的工作安排上,緊扣全市發展大局,思路清晰、振奮人心。委員們表示,將立足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學習貫徹好報告內容,持續提高履職能力,推動商洛高質量發展。
葉赟委員說,作為來自“三農”戰線的委員,建議要聚焦糧食生產,守牢安全底線,認真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定。要聚焦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挖掘資源稟賦,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提升特色農業資源附加值,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劉傳治、劉波委員說,希望為委員們提供多層面的學習交流機會,提高委員參政議政能力,更好地履行委員職責。要將一些優秀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結合起來,帶到基層一線,讓更多的人學習和了解政協履職內容,做到基層性、經常性、全局性。
胡發國委員說,希望關注民營小微企業用地問題,建議在項目建設用地中,政府劃定一定區域的國有土地和集中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小微企業,通過依法租賃、有償使用等方式降低小微企業用地成本,幫助小微企業健康、多元化發展。
發揮委員作用 服務發展大局
本報訊 (記者 王孝竹)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工會、共青團、婦聯、特邀界的委員們齊聚一堂,圍繞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展開討論。委員們一致表示,報告內容文風樸實、精煉翔實,重點突出、亮點紛呈,充分展示了市政協過去一年的各項成績,也為委員們在新的一年充分履行職責指明了方向。
鞏學慶委員說,兩個報告體現了創新性,2022年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在過去的一年都得到了實現。他建議,對于報告中涉及委員履職盡責方面的工作應建立臺賬,一件一件精準、精細抓好落實。
楊夢云委員表示,兩個報告契合我市現階段發展的實際,也體現了政協商洛市第五屆委員工作提質增效的決心。我們應該深入學習報告內容,更好發揮委員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善于總結好經驗好做法,推動政協工作邁向新臺階。
吳湘桂委員建議,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充分發揮界別優勢,扎實做好本職工作,切實發揮委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要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推動商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中,作出政協委員應有的貢獻。
堅持與時俱進 提升能力素質
本報訊 (見習記者 劉桃李)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科技、醫藥衛生界委員圍繞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積極發言,大家紛紛表示,報告語言精練、內容全面,有很強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殷延青委員表示,市政協與時俱進,通過建立市縣政協聯席會議制度、推行委員履職“雙組制”管理、搭建“書香政協·智慧讀書”交流平臺、拓展委員工作室“微協商”履職渠道等方式,以改革思維、創新理念和嚴實要求,提升了履職水平,社會反響良好,希望委員們繼續建言獻策,在各自崗位中奮發有為。
樊建真、周寶玉、吉鋒英委員建議,通過舉辦培訓班、外出考察交流、加強委員之間溝通等形式,以學習促聯絡、以學習強素質,提高委員履職能力,促進政協履職工作提質增效。
倪高順委員說,隨著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措施的相繼出臺,我們更要關注新冠患者出院后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匯集社會各方力量,對患者進行相應幫助。
唐亞哲委員建議,要注重數字經濟對老區的價值,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AI賦能的組織,農戶遇到相應種養方面的問題,即可上傳提交并獲得相應解決方案,這可以有效解決老區發展中專家、技術缺乏的問題。
堅定文化自信 繁榮文化發展
本報訊 (見習記者 朱良娜)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新聞出版、港澳臺僑界委員,對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展開熱烈的討論。
楊建軍委員說,做好文化工作,應深入基層向群眾“取經”,形成交流互動的良好氛圍;要創新方式方法,確保“微調研、微協商”常態化,做到“小切口服務大民生”。
李曉峰、董馨瑤委員表示,打造“一都四區”離不開文化藝術這片沃土,要加強本土文化宣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要整合各方面資源擰成一股繩,促進基層文化建設提質增效;要挖掘鄉土文化內涵,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亮點,利用現代化數字媒介助推鄉村文化建設。
商洛素來享有“戲劇之鄉”的美譽,地方戲劇在我市的文化長廊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李艷艷委員建議,效仿《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以高質量立法推動地方戲劇傳承與發展;以本土經典劇目為依托,通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推動本土劇目復排演出,為人民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多渠道培養戲劇人才,為地方戲劇注入新鮮血液,促進地方戲劇和本土文化共同繁榮、健康發展。
培養康養人才 辦好特殊教育
本報訊 (記者 侯 彬)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教育、體育、科協界委員,圍繞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展開了熱烈討論。委員們紛紛表示,報告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極具感召力和凝聚力。
胡燕、胡選生委員認為,我市打造“中國康養之都”這一金字招牌,需產教融合,培養康養人才。依托商洛學院和商洛職業技術學院等教育機構和職業教育體系建立高端康養行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培養一批康養專業技能人才。同時,加強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組織機構的合作,更好地推動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程永紅委員表示,辦好特殊教育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因此,應加強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結對幫扶共建,完善面向殘疾學生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殘疾學生的實踐與就業能力。
黃學斌委員建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養老產業,繼續加大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多措并舉促進社區養老和家政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應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統籌整合各類資金,加大對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及醫療設備購置投入,完善人才下沉激勵約束機制,實現醫共體內人員柔性流動、雙向交流。
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 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本報訊 (記者 李依玻 石 磊)1月31日,參加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特邀界委員,對政協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報告思路清晰、內容務實,全面客觀、亮點突出,令人備受鼓舞。
朱蘭委員建議,加強托育服務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將托育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列入公共服務范疇,在開展城市配套建設、產業發展布局、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中綜合考慮、合理規劃,為發展托育服務創造安全適宜的環境和條件。要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儲備,通過開展院校合作、增設托育專業、加強技能培訓、建立職業能力資格認證機制等,培養一批高素質、高層次的專業托育人才,真正做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
肖慶華委員說,隨著學生年齡增長、學業加重、生活節奏的加快,出現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因此,他呼吁全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為青少年提供全面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
張亞玲委員提出,要統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以高水平保護推動商洛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政協委員培訓,充分發揮老政協委員傳幫帶作用,進一步提升委員履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