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系列報道之四
本報記者 鞏琳璐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置身于風景如畫的商洛,從山澗小溪的潺潺流水到綠意盎然的原始森林,從生機勃勃的詩畫田園到純粹古樸的鄉間村落,無一不透露著清涼與閑適的氣息。走進柞水縣牛背梁景區,獨立民宿錯落有致,白天戲水、傍晚賞霞、晚上觀月,十分愜意。不僅僅是牛背梁景區的民宿每天會迎來好幾撥游客,商南縣金絲峽景區、山陽縣天蓬山寨……打開民宿預定網絡平臺,周六周末的房間基本上全部爆滿,一間難求。絡繹不絕的游客引爆“夏日經濟”,農家樂生意火爆,精品民宿入住率大幅提升。
特色民宿的火爆是我市發展壯大全域旅游,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全市文旅系統緊盯“一都四區”建設總目標和文旅工作年度任務,認真落實中省部署和市黨代會及“兩會”工作要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文旅高質量發展,充分挖掘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推動景區提質升級,持續擴大我市文旅品牌影響力,努力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502.23萬人次,綜合收入86.69億元。
加快文旅項目推進,全面推動文旅產業提能升級。我市實施了年度市級重點康養項目68個,完成投資71.80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2.1%,爭取中省康養項目資金1.4億元,招商引資康養項目12個50億元。實施文旅項目61個,完成投資33.86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40.6%,爭取省級旅游專項補助1010萬元。召開文旅行業助企紓困暨銀企對接會,發放景區紓困補貼85萬元。力推云山湖森林康養度假區、金山大健康城、蓮花山生態旅游景區等“雙九”和“三百四千”工程項目,市博物館建設項目成為全市首個重點觀摩推薦項目。
我市多措并舉不斷創新旅游推介的模式,加大旅游推介強度力度,使文旅產業迸發出無限活力。啟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三年攻堅行動,推進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對倉頡小鎮、北茶小鎮、云蓋寺古鎮等4A級景區創建進行督導,對臥虎嶺、商南西街、侏羅紀夢幻世界等3A級景區創建實施驗收,目前臥虎嶺、侏羅紀夢幻世界3A級景區創建正在公示。推薦營盤鎮申報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朱家灣村申報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金絲峽景區入選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江山景區入選第四批陜西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西影影視鎮安拍攝基地揭牌,柞水旅游入駐西康高速服務區。
我市還精心策劃四季主題營銷活動22項,成功舉辦2022中國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開幕式及谷雨祭祀倉頡活動、中國丹鳳葡萄酒文化節、中國秦嶺金絲峽網絡蘭花節、京津冀旅游推介會、西安招商推介會等系列活動,秦嶺康養清涼之旅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構建省市縣融媒矩陣,推出精品宣傳短視頻60多個,洛南夜塬遺址、木王杜鵑花、錦繡大地郁金香、金米村、丹江桃花水母等旅游資訊登上央視,征集發布商洛城市Logo,進一步唱響了“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品牌。
我市舉辦康養信息發布會、博士服務團助力建設康養之都研討會,康養之都大數據平臺進入調試,力推景區民宿、特色產品、特色餐飲“三大提升工程”,評定精品和特色民宿12家,推薦申報國家甲級、乙級民宿各1個,棣花荷塘畔民宿、陽城驛大順營帳篷營地、蟒嶺綠道星空露營基地、天蓬山寨吊威亞等民宿、體驗項目建成運營。文化旅游品牌效應逐漸顯現,商洛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城市公共服務體系,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數。近年來,全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市圖書館改造提升和城市書房金鳳二路分館建成開館。商南縣金福灣社區陜西移民搬遷安置區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案例被長安大學公共文化服務研究中心評為優秀案例,有效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積極開展文化惠民下鄉演出活動,開展線上線下文藝展演1800多場次,戲曲進鄉村演出194場次,弘揚了主旋律和正能量。一個個文化服務中心建成、一次次上門演出服務……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