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上規模 營銷出效益 改革加速度
我市全面啟動產業脫貧“夏季行動”
本報訊(段光耀 林偉鋒)今年是我市確定的產業脫貧攻堅年,繼一季度勝利結束“春季攻勢”戰役后,市產業脫貧領導小組決定,以產業上規模、營銷出效益、改革加速度為主線,研究制定七項重點工作,夯實責任、持續加力、砥礪前行,全面啟動產業脫貧“夏季行動”,推進產業脫貧邁上新臺階。
推進扶貧產業提質增效。著力拓展農業功能,推動多產融合促增收,加大示范點建設力度,實現建點擴面提效益,深入推進省市共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行動,實現質量興農保效益,每縣區確定1個主導脫貧產業。6月底,完成發展生豬160萬頭、土雞80萬只、蜜蜂2.5萬箱、食用菌1.6億袋、魚類225萬尾,完成核桃標準化管理示范20萬畝、品種提純10萬畝,發展中藥材基地14.2萬畝,板栗嫁接改造8.5萬畝。
推進改革試點規范運行。強力推進400個“三變”改革示范村建設,持續推廣寧商協作促“三變”改革模式,深化“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推進102個寧商扶貧協作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落地運行,加快70個省級“三變”改革試點村啟動實施,6月底前,50%的試點村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界定,30%的試點村完成股權量化和組織建立,確保全市388個脫貧退出村“三變”改革實現全覆蓋。
推進產業集聚功能發揮。加快帶貧主體及貧困村產業發展的產業基地建設。持續推進鄉村旅游示范村創建工作。加大產業脫貧配套服務,大力推行光伏農業,推廣“光伏扶貧+食用菌基地”融合發展模式。6月底前完成2017年產業扶貧引導資金驗收和帶貧績效評價,7月底前上報省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
推進產銷對接暢通高效。加強品牌建設,組織經營主體參加各類特色農產品展銷會。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活動,主動召開產銷訂貨會,加快建設區域農產品配送中心,加大農產品外貿出口引導。6月底前建成鎮村電商營銷中心、服務站點20個,培訓電商人才100人。
推進打造產業脫貧引擎。持續深化“三帶一創”產業精準脫貧模式,總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典型范例,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力度,加速創建認定一批市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建立扶貧項目紅黑榜,指導督促帶貧主體與貧困戶履行合同。
推進金融扶貧效益彰顯。積極策劃項目,加大資金籌措注入,撬動更多金融資金,向產業扶貧領域投資。加快推進產業脫貧投融資平臺建設,持續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推進“投貸聯動”模式,開展金融扶貧“盧氏模式”試點工作,擴大“產業貸”“農戶貸”資金投放規模,繼續執行扶貧再貸款利率下調政策,推行“政銀保”模式,增強扶貧產業抗風險能力。
推進脫貧內生動力提升。深入開展貧困村技術需求調研,邀請“洋專家”和“田秀才”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整合市縣幫扶結對三大技術幫扶體系,推行“農民呼叫、專家應答”的技術服務模式,做到24小時技術服務援助。培育職業農民1800人,發展科技示范戶481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