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馬澤平)近日,記者在距某縣城一百多里的,深山溝中采訪清晨,白霜鋪地,天氣嚴寒。采訪途中,來了不速之客,一輛車、三個人 。一行三人冒著嚴寒來到村合作社,和村支書做了一番交流,在合作社里調研一番,又到附近的村民家中走訪。兩個小時后乘車靜悄悄離開,村支書才告訴記者,這位干部是該縣的主要領導,來調研該村農村合作社運行情況、產品研發的困難等,這位領導已經單獨來了兩次。
這種一竿子插到底,不打招呼、不搞陪同,真正沉下去聽群眾怎么說,多問群眾,多請教群眾的"靜悄悄"下基層的領導走后,周圍百姓大加贊賞。其實,工作中也不乏浩浩蕩蕩下基層者。領導要檢查工作,下面人員提前電話聯系,突擊搞檢查路線的衛生,基層領導全員陪同,一路車隊浩浩蕩蕩,到基層點上則是蜻蜓點水,大部分時間工作在文山會海中,酒場飯桌前。隨意看看許多政府網站,領導下基層的視頻、照片,就能發現真是"前者呼,后者擁",西裝革履,老百姓夾在中間十分尷尬。這樣的下基層,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多了官威官儀,勞民傷財,疏遠了與群眾的感情。
前段時間廣東百順鎮出了一則《鎮政府自釀米酒搞接待》的新聞。從報道看,這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窮鎮,被迫無奈,才有了自釀米酒招待客人之舉。上級善飲喜飲,下級就得乖乖接受"酒精考驗",這種考驗有時甚至超過德才考核、政績考核,即所謂"干得好不如陪得好"。就此而言,百順鎮政府自釀米酒,更像是一種無聲的抗議,抗議沒完沒了的公務接待,抗議"勞民擾民"的下基層。
記得《人民日報》曾刊文呼吁:干部應"靜悄悄"下基層,真正抓住制約發展的"結"、群眾鬧心的"難"、基層工作的"憂",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群眾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實際困難,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去。這從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出來,我們領導干部一竿子插到底,"靜悄悄"下基層的面還不夠大。因此,我們有必要為部分腳沾泥土,心懷真情,"靜悄悄"下基層的干部叫好的同時,也呼吁更多的領導干部走出文山會海,輕車簡從,真正沉到基層去,不給基層添麻煩,給基層群眾帶來寒冬暖陽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