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青棉溝通上了水泥路,不需要再用鐵锨鋪路了。但是趙老師還是閑不住,鐵锨換成掃帚,繼續經營這條學生們“求學之道”。
是老師又是保姆 幾十年忠心耿耿
在孩子們眼里,趙新正除了是老師,還是保姆。因為離家太遠,有些孩子中午會留在教室里吃飯,趙新正每天都會想著法地給孩子們做一頓盡量可口的午飯。土豆絲、炒木耳和雞蛋湯,趙新正把鍋盔掰成小塊兒放在孩子們碗里,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而他則要等到孩子們都吃完了才吃。
除了要照顧孩子們的吃喝,趙新正有時候還得經管孩子們的拉屎拉尿。趙新正說,孩子太小,冬天穿得又多,怕他們解不開褲子就尿了,有時候只能自己幫忙。
在采訪中,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趙老師還是本村有名的“理發師”。由于身在深山里,到鎮上理發,需要走整整一上午的時間。村上也沒有理發店,理發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村里人。趙老師主動承擔起了鄉村理發師的工作。趙新正自己買來剪刀、推子等理發工具,先給自己的兩個女兒理發,慢慢研究、學習,然后再給學生們義務理發,這一堅持就是20年。
趙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理發已不知道是多少次了。他還為附近村民理發,雖然沒有“燙染”“吹風機”等設備,沒有盤頭、吹頭等技術,但剪長發、短發的技術不在話下。用鄉親們的話說“趙老師理發嘹太太”。
在這寂靜的深山里,只有鳥鳴和潺潺的流水聲,孤獨和寂寞彌漫在這大山里。兩間舊舊的校舍,趙新正堅守了37年,他讓多少孩子走出了這大山,可他一直卻留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