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龍衛志)今年以來,我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持續發力,以“著力打造投資營商環境最優區”為抓手,持續釋放政策效應,推出惠企舉措,助企紓困,激發市場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推進市場經營主體不斷攀升增速。截至3月24日,新登記市場經營主體4709戶,增速11.61%,累計市場經營主體達15.84萬戶,同比增長5.75%,增速居全省首位。
建立健全公平審查機制,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我市積極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清除政策壁壘,壓實審查主體責任,嚴格審查標準,切實做到應審盡審。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專項行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全市審查政策措施751件,發出整改建議書16份,清理規范性文件55件,確保各類市場經營主體平等使用市場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逐步形成。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做優市場準入退出便利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和“證照聯辦”改革,細化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21條,將市場監管領域涉及12類34項行政許可事項納入“證照聯辦”一件事辦理,有力破解了準入不準營的瓶頸;持續深化企業遷移登記、個轉企、準入準營一件事改革,落實“容缺受理”“免申即辦”“證照聯辦”“證照注銷一件事”等微改革,不斷提升市場準入退出全生命周期的便利度。持續落實企業開辦“一個工作日”辦結制度、外資企業“4個小時”內拿照機制;持續推進食品經營連鎖企業便利化、規范化準入舉措,連鎖門店在辦理食品經營許可新辦、變更、延續等事項時,簡化申請材料、免于現場核查、快速審批。推行小復方保健食品備案和落實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持續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應用,實現數據共享,提升辦事的便捷度和審批服務效能。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擴大對外開放,使外資企業同等享受國民待遇,吸引外資在商投資,一季度辦理外資企業3家。
持續開展質量強市建設,不斷提升利企便民監管服務能力。我市出臺了全省首個《支持醫藥高質量發展事項措施》,從提前介入、加強技術支持和服務、推動產業升級、知識產權保護與品牌創建、資金支持等十個細微方面,列出具體幫扶舉措,助力我市醫藥產業發展壯大;深入實施“1025”示范工程,扎實開展質量強企強鏈強縣三年行動,培育質量強企領軍企業10家、食用菌和生物醫藥強鏈2條,首發西部唯一《商洛市特定地域單元生態價值(VEP)評估技術規范》等市級標準5項;與西安、天水、運城等地跨地域簽訂《關中平原城市群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協作協議》,商標有效量、新獲授權商標專利量分別增長9.18%和48.52%;“商洛核桃”走出國門,獲得歐盟和俄羅斯商標注冊,“鎮安象園茶”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區域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全力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市持續深耕《商洛市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輕罰”“認錯認罰從寬”實施辦法》,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堅持服務型執法理念,使行政執法既不失“力度”,又有“溫度”。嚴守“三品一特”安全底線,夯實“兩個同責”,將“四大安全”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為依法監管注入強大動力。持續推進跨部門綜合“雙隨機”監管,將多部門的監管事項納入一次聯合檢查之中,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聚焦醫療、教育、物業服務等群眾身邊“關鍵小事”,開展亂收費等專項“鐵拳”行動,查辦各類案件220起,罰款113萬元。及時出臺了《商洛市不正當牟利性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規定》,便于甄別不正當牟利投訴,節約行政資源,加快12315投訴熱線和12345市民熱線的處置能力,一季度受理投訴舉報2165件,結案1916件,辦結率88.5%,有力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與法院、檢察院協同聯動,推進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力度,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