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進醫療保障改革工作
本報記者 謝 非
醫療保障工作是一項重大民生工作。近年來,我市不斷推動醫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全市建立起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大病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為補充,醫療救助為托底的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牢牢兜住民生健康底線。
“我家是低保戶,媳婦這幾年一直身體不好,多次生病住院,感謝醫保好政策,挽救了我媳婦和我的家庭。”近日,家住洛南縣古城鎮的韓女士丈夫說,韓女士2024年因腦部出血,治療花費54.8萬多元,經基本醫療、大病報銷30多萬元,給他們家大大減輕了負擔。
近年來,市醫療保障局順利完成了原城鎮居民新農合制度整合以及職工基本醫保和生育保險整合,理順并健全籌資機制,城鄉居民參保政府補助由2019年的人均520元提高到2024年的670元。落實困難人口參保繳費分類資助政策,探索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在全省率先實施了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率先實現鎮醫保服務站和村醫保服務室全覆蓋,此工作經驗被省醫保局在全省推廣。
市醫療保障局強化部門協作,做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和預警,對困難人群實施傾斜保障政策。截至目前,2024年全市困難群眾共報銷住院醫療費用13.31萬人次7.40億元,住院政策范圍內費用報銷比例76.68%。近六年來,累計完善落地惠民政策85項,門診慢特病由25種增加到55種,特殊藥品保障種類由60種增加到252種,新增26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醫保《藥品目錄》增至3088個。
2024年6月,我市根據陜西省印發的《關于完善基本醫療保險費用預付工作指導意見(試行)》,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制定實施辦法。截至目前,商洛市28家定點醫療機構2024年度預付金1.65億元已撥付到位。
在商洛市中心醫院,副院長石博講述了醫保預付金對醫院起到的巨大作用。原來,按照正常流程,每位參保患者出院辦理結算時,醫院先行墊付醫保報銷費用,每月底再由醫保經辦部門向醫院撥付款項,從統計、申請、審核到撥付至少需要一兩個月,醫院運行壓力較大。
“為緩解醫院資金壓力,保證患者看病就醫得到及時有效的服務,我們向商洛市醫保局尋求幫助。省、市醫保部門對此非常重視,經過多次會議研究,確定推行醫保基金預付制,這才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石博說。
“定點醫療機構上年度住院月均統籌支付額達到100萬元以上,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均可以申請撥付預付金。”市醫保局副局長孫紅介紹。
2024年,我市醫保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了DIP線上實際支付,第一批改革試點的28家醫療機構共結算28.33萬人次,DIP病種覆蓋率為99.98%,平均住院費用同比下降了7.13%,基本統籌支付人均下降8.56%,患者自付費用平均下降4.39%,初步實現了醫保基金高效使用、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和參保群眾負擔減輕“三方共贏”的改革目標。
日前,在丹鳳縣北新街的一家藥店,不時有市民前來購藥、詢問醫保相關政策,藥店工作人員掃碼錄入藥品信息后,市民打開醫保電子憑證二維碼便可支付。
“現在醫保定點藥店越來越多,買藥報銷越來越方便。”市民張小燕連連稱贊。
2021年,我市完成職工和居民醫保兩個信息系統整合并正式切換上線全國醫保新平臺,覆蓋所有定點醫藥機構,參保群眾可以通過手機銀行、云閃付、微信等渠道快捷繳費,全市醫保電子憑證激活率99.5%,2023年度信息化建設工作綜合排名全省第二。
2024年7月,藥品比價系統在商洛醫保微信公眾號上線,全市所有定點零售藥店全部納入比價范圍,參保人員可在手機上查詢醫保藥品的價格、生產廠商等,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藥品,有效降低參保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全市醫保系統已建成四級經辦服務體系,并下放18項高頻經辦業務,在全市8個政務大廳醫保服務窗口和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嚴格落實《醫保服務政務清單》,均實行醫保綜合柜員和“一站式”結算服務,大病、慢病、醫療救助第三方代辦公司派專人坐班辦理,并開通線上申報等便民措施。
市醫療保障局局長董紅梅表示,將進一步提高醫保信息化水平,強化醫保監管手段,落實精準分類救助政策,持續減輕群眾高額醫療費用負擔,減輕參保企業負擔,推進商洛醫保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