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趙 毅)1月12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消息稱,2023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抓牢抓好環境風險全過程管理,扣緊安全責任鏈條,通過強化環境安全監管責任落實,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強力推進隱患排查整治,有效控制環境安全風險,確保了全市生態環境安全。
我市抓實抓牢環境風險源企業和尾礦庫包抓責任制,突出環境安全責任“四個覆蓋”,做到“黨政同責”全覆蓋、“一崗雙責”全覆蓋、環境安全主體責任全覆蓋、“三管三必須”全覆蓋,形成了邊界清晰、條塊分明的環境安全監管模式。
全市建設了21個應急工程,建成了8個應急物資儲備庫,儲備了約400萬元的應急物資,購置了80多臺(套)的應急裝備,實現了應急設施建設到位、應急物資保障到位、應急裝備配備到位。
全市完成171家企業的環境應急預案紙質、電子“雙備案”,實現預案備案全覆蓋。強力推動全市14條河流應急響應方案編制,形成了全市環境敏感目標清單、重點環境風險源清單。
我市建立“133”隱患排查工作機制,盯住一個風險源頭,對全市90家重點監管單位、98座尾礦庫、73家涉化學品企業全面排查,從源頭上防風險。建立三個閉環監管:建立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等風險閉環管理,從審批管理上防風險;建立生產原料、生產工藝、環保設施等生產重點環節的風險閉環管理,從生產運行上防風險;建立日常運維、定期巡查、專項檢查等日常監管的風險閉環管理,從監管過程上防風險。突出三個關鍵:突出隱患排查,全市共計排查隱患127個;突出隱患整改,盯住任務、措施、時限、責任、資金五個落實;突出整改驗收,一把尺子量到底,126個環境安全隱患整改到位,從治理上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