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黃朝梅
“高級農藝師職稱評定通過是沾了政策的紅利,這個政策是對我們基層工作者的一種關愛,給了我很大的激勵與鼓舞,讓我更有信心與毅力扎根基層,全心全意為基層服務。”2021年,55歲的洛南縣巡檢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工作人員王志臣被成功認定為高級農藝師,每當回想起這件事,他的心里總是充滿感激。
王志臣的職稱認定是市人社局緊跟當下政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讓堅守在基層一線的人才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的生動案例。而這,只是我市全面落實各項人才政策的一抹掠影。
“王志臣同志由于年齡偏高,當時按照正常的評審程序,只有中專學歷的他很難通過評審。但考慮到他在基層扎根了二三十年,任勞任怨服務基層一線,用心、用情、用力為百姓辦實事,解難題,我們便通過基層考核認定政策,為他解決了個人職稱認定問題。”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科長夏欣健告訴記者。
近年來,市人社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通過建立綠色通道的方式,對我市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以及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在脫貧攻堅一線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線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直接認定中級職稱或高級職稱,充分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讓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
與此同時,市人社局也在不斷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開招聘、崗位管理、收入分配3個制度,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實施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制度政策,落實事業單位地區津貼補貼政策,穩步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實企業最低工資標準。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全面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人才評價導向、示范引領作用,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引導專業技術人才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持續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職業資格清理、職業技能提升、技能大師培育三大行動,嚴格執行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嚴肅查處在目錄之外開展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活動,打通職業資格與職稱資格互認通道,深入推進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大力實施“技能陜西”行動。
市人社局在著力建強兩支人才隊伍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人才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優化政策,搭建交流服務、創業培訓、創業孵化三大平臺,深入開展省級創業型城市建設,累計建成創業孵化基地32個,建成8個縣級、98個鎮級標準化創業中心。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可享受房租、水電費減免政策,以及相應的創業扶持貸款政策。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1.93億元,扶持創業7771人,帶動就業2.02萬人。
良禽擇木而棲。人才強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商洛不斷優化政策、創造環境,讓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更強,讓人才大展拳腳的舞臺更寬。
2009年7月從西北政法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王洋,謝絕一家央企的高薪招聘,毅然回到家鄉創業,招募8名大學生返鄉創業人員,領辦洛南縣眾鑫農園豆制品專業合作社,不斷將其發展壯大。
“合作社是縣政府指定的就業扶貧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電商’的運作模式,主要從事豆制品、糕點、調味品的加工與銷售。年生產銷售豆制品1285.7噸,產值1800萬元,2022年銷售額突破1400萬元。目前累計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9665人就業,戶均年增收3.3萬元。”洛南縣眾鑫農園豆制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洋告訴記者。
市人社局在不斷加強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為有創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舉辦創業培訓服務的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開展的“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要求,優化創業服務,支持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截至目前,成功為11名高校畢業生申報發放高校畢業生創業基金貸款110萬元,幫助其成功創業并帶動更多人就業,助力鄉村振興蓬勃發展。
鄉村振興靠人才,人才怎么來?一方面要培養,另一方面就是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農民工返鄉創業人員。商洛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全省勞務輸出大市,全市每年有近50萬名農民工轉移就業,創經濟收入達70多億元。隨著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地,許多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紛紛返鄉創業。
“在市、縣人社局和就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學校通過開展創業、技能、產業三大板塊培訓,可同時滿足6個班300人的技能培訓需求。學校累計培訓學員5600多人,實現培訓后3500多人技能型就業,因此也被市人社局掛牌為‘全市養老護理員培訓見習基地’。”鎮安縣豐元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董事長祝龍玉告訴記者。
202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的祝龍玉,在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毅然返鄉創業,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通過艱苦奮斗,在鎮安逐漸形成了“兩園兩會一校兩中心”的產業格局。其中通過鎮安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回鄉創業園“兩園”孵化功能,吸納孵化大學生創業團隊126個,已孵化成功85個;吸納回鄉創業團隊137個,已成功孵化84個;吸納電商網紅創業團隊26個,均在孵化中。
在外打拼成長起來的農民工,為何愿意帶著資金、人脈和技術回鄉投資創業?除了鄉情,產業發展趨勢、家鄉投資環境變化是重要因素。
“我們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創業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快速發展,鼓勵各類城鄉勞動者作為市場主體創業就業。同時,不斷改進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方式,多方籌措創業擔保基金,簡化創業擔保貸款工作程序,為創業者提供簡便、快捷、滿意的服務,幫助其實現創業,走上致富之路。”市人社局就業與農民工工作科科長周全說,從2020年至2022年8月底,全市累計創建信用村43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5851萬元,直接扶持就業5032人,帶動就業11783人。3年來,全市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3250人、1625萬元。
市人社局通過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釋放。下一步,市人社局將繼續圍繞全市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積極落實好各項人才政策,著力引育用好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兩支隊伍,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