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雜志社原主編艾克拜爾·米吉提,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會長、黨支部書記、《中國作家》雜志社原主編王山,《中國作家》雜志社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程紹武一行3人來到商洛,開展調研采風活動,共話文學發展。
采風期間,他們先后到丹鳳縣賈平凹老家及棣花古鎮景區、丹鳳葡萄酒莊、四皓碑林園、船幫會館,感受“中國康養之都”的秀美風光,探尋商洛歷史文化遺存,了解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和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等成果,身臨其境地感受地方民俗文化和商于古道歷史文化。他們表示,通過此次活動,深切感受到商洛深厚而又多彩的文化底蘊,希望吸引更多的文學愛好者關注商洛、走進商洛、書寫商洛,共同推動商洛文學藝術和文化旅游事業蓬勃發展。
采風結束時,作家們紛紛表示,商洛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優美的風光,值得被更多人知曉。他們將牢記“國之大者”,守護綠水青山,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創作更多思想性和文學性并重,時代期許、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同時他們認為,文學源于現實,也反作用于現實,將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手中的筆,創作出更多的作品,展示“秦嶺最美是商洛”的魅力,為商洛文化和旅游事業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艾克拜爾·米吉提 文化反哺家鄉 凸顯文化價值
艾克拜爾·米吉提走進棣花古鎮,看到當地的秀美風光,不時地拿起手機拍照留念。在欣賞小鎮獨特景色的同時,還在他的社交平臺上不斷記錄所見所聞。
“到了這兒以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商洛市委、市政府,包括丹鳳縣對文化發展的重視,對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得非常具體。我剛才看到工地現場正在施工,重新翻修賈平凹老宅,不斷繁榮當地的文化產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艾克拜爾·米吉提說,他在參觀賈平凹老宅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文學源于現實、源于今天,但是它同時反作用于現實,當前賈平凹通過文學作品和自身的影響力來反哺家鄉,就是在新時期文學作品反作用于現實里的典型案例。
艾克拜爾·米吉提介紹,在參觀賈平凹故鄉的途中,他接到了賈平凹的電話問候。他感慨地說:“感謝你給中國人民寫那么多小說,也感謝你通過小說把你的家鄉重新振興起來了,讓你的故土走向富裕之路。”
故鄉生于斯便屬于斯,不論富饒還是貧瘠,它都是剪不斷的臍帶,是擦不掉的胎記,是我們的命運所在。我們的文學名家賈平凹和故鄉的臍帶似乎從沒被割斷過,以不同的方式回報故鄉,故鄉因為他的作品增添了靈氣。
“丹鳳縣借助賈平凹的影響力,把棣花古鎮打造成一個文化旅游景點,非常有價值。過去是鄉村脫貧,現在是鄉村振興,那么今后我們也可以通過文學走一條鄉村振興之路。”艾克拜爾·米吉提說,這是他第一次來商洛,但是感覺很早就來過這里,因為讀過很多關于商洛的詩和小說,對當地的人文底蘊和民俗風情都很向往。
當真正來到商洛之后,他有了新的體悟:“過去丹江這里有個碼頭,從這里把物品翻過秦嶺送到長安,再經長安運向世界各地。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9月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來到商洛之后,讓我有了新的認知,了解到商洛是古絲綢之路水路和陸路交匯的重要節點。”
艾克拜爾·米吉提說:“商洛不僅是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也是古絲綢之路的水陸碼頭交匯之地,過去我們對商洛認識不夠,那么這次來到商洛以后,發現商洛的歷史還需要我們重新認知,深入了解這樣一個沉默的歷史文化古城。”他覺得“一帶一路”的前景是亮麗的,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商洛的歷史文化價值將會更加凸顯。
程紹武 堅持文化鑄魂 推動文旅融合
“一個地方經濟再發達,如果沒有文化發展,它可能還是沒有凝聚力、號召力和感染力,是比較枯燥和無趣的。尤其是像商洛這種有很多文學名家,賈平凹、陳彥這些獲得過茅盾文學獎,陳倉獲得過魯迅文學獎的,在這里以文化的形式為經濟發展插上了翅膀,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陜西,來到商洛,來到棣花。”程紹武在丹鳳縣棣花采風時表示,借著讀書日活動,他第一次來到商洛,就被這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所吸引,以后有機會還想來到商洛,繼續感受這里的風景和文化魅力。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商洛作家群這一現象時,程紹武說:“就全國各地而言,有些地方可以形成作家群。比如說陜西商洛作家群、云南昭通作家群、南京作家群……但是并不是很多。
而陜西作家群是其中最為突出、顯著的,跟陜西這個地方的文化傳承、創作氛圍有關,同時陜西也會不斷出現文學創作的領軍人物,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文學創作氛圍。”
商洛當前文學發展也不斷有新的文學領軍人物出現,得益于有傳承幾代的文學大家出現,形成一個作家群,大批量的文學作品問世和濃厚的創作氛圍。在今后的商洛文化發展過程中,希望可以不斷創作出新的文學作品,將商洛打造成為一個世界文學之都。
4月是全民讀書月。在被問到如何在商洛形成更好的讀書氛圍時,程紹武認為,讀書活動需要更多的人熱愛讀書,在商洛因為有文學名家的帶動,會形成一種愛讀書、愛創作的氛圍,這就是對人的靈魂的涵養。經濟社會發展物質的東西,人除了物質之外還需要靈魂,需要精神世界的這種涵養來提升。程紹武由衷地說:“參觀棣花古鎮,我感受到了非常濃厚的文化氛圍,除了當地自然地理環境非常優美之外,還有一種人文情懷,讓人非常舒服。”
很多文學大家的成長中都會經歷不可磨滅的磨難,特別是一些青年作家,有時候文學是需要靜下心來創作的。在被問到如何看待苦難與文學創作的關系時,程紹武認為,苦難是一種經歷,是一種財富,也是文學創作的一種資源。現在青年作家隊伍非常壯大,但是他們如果要更上一個臺階,取得更大成績的話,還是要增加生活閱歷,增加人生的經歷,否則作品就會流于淺表,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關注,但想長遠、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還是要多思考,多提高人的精神世界。
就當前商洛文化與旅游的發展,程紹武也給出了一種新的思路和建議。他認為,文旅就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主要是旅游為體、文化為魂。這樣的話,會使每一次旅游都變成一種文化之旅,變成一種精神之旅,這才是旅游的真正含義。商洛的文化旅游資源非常豐厚,想要將文旅資源傳播廣,就需要把文旅資源轉化成文化藝術作品,包括演出、電影、電視劇、文學作品等等,才能影響更多的人。資源要作品化,作品要故事化,故事要人物化,最終我們要塑造出來幾個全社會都耳熟能詳的人物,通過人物形象塑造,來傳播文化資源,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商洛、認可商洛。
采風最后,程紹武寄語商洛文學和社會發展,認為商洛是一片風水寶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希望商洛能夠被更多的人所知曉,能夠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王 山 挖掘文化素材 講好商洛故事
王山在采風時表示,以前就想來商洛走走看看,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我們《中國作家》雜志社先后三任主編首次來到商洛采風,對商洛的人文環境和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商洛這片文化綠洲,滋養出以賈平凹、陳彥等一批大家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他們走出商洛、走出陜西,成為文學陜軍最強勁的一支力量。王山說:“我跟商洛作家群很有緣分,跟他們大部分同志都是朋友,對他們懷著尊敬,懷著溫馨的朋友式的情誼。商洛作家群不但以他們的作品溫暖了我,而且以朋友之間的情誼溫暖著我。”
王山表示,在商洛這片土地上,群眾的生活非常豐富,它由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很完整的過程形成,包含各種喜怒哀樂、感慨、經驗、教訓,這些對于商洛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豐富的素材能夠讓作品更加厚重,更加適應新時代要求。
在參觀賈平凹老宅時,王山說:“今天通過參觀,我們可以感受到賈平凹曾經在商洛生活、學習、讀書、寫作的身影和氣息,也能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和這片土地的魅力。這里的一草一木都生長在賈平凹的筆下,在他的作品里駐足。讓全世界通過作品了解了美麗的棣花、美麗的商洛。”
談及新時代商洛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如何創作出更多精品時,王山表示,作為一個文學創作者,首先要熱愛本土文化,突出商洛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歷史文化,這樣才能創作更多原生態、接地氣、感染人、啟迪人的精品力作。
商山四皓碑林園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內巨冢羅列,古柏環繞,碑石林立。參觀過程中,王山被講解員生動細致的講解所深深吸引,駐足聆聽,遇到不甚了解的歷史問題時,不時和講解員交流討論。
“我注意到了‘呂后封四皓官不受’這一句話,字數其實并不多,但是我覺得意味深長。”王山說,“商山四皓”作為獨特的文化遺產,促使地處“秦楚古道”咽喉的商洛成為彰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人格魅力、精神境界的地域載體,為講好商洛故事、講好中華傳統文化故事,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文化素材。“商山四皓”的隱士身份與隱逸品格彰顯的是百姓的氣節、讀書人的氣節,反映了讀書人像松柏、竹子一樣挺拔、高潔的精神。實際上,他們四個人的這種精神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和共鳴,這種精神應該說是不朽的。
王山說:“這次采風,我感受到了傳統與現代并重的商洛、非常美麗的商洛。特別是商洛市民在棣花古鎮游玩時,那種幸福感讓人很受鼓舞。未來,《中國作家》雜志社將用文學作品來描繪這些亮點,來宣傳商洛的青山綠水,宣傳商洛的自然風光、淳樸民風等,因為文學作品是可以影響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