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高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為總抓手,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生產結構不斷優化,農村經濟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初步呈現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良好局面。
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我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生產優勢,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措并舉加快農業提質增效,農業生產效益顯著提高,糧食、油料、畜禽、食用菌、藥材及茶葉等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農業壓艙石作用日益穩固。2021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2.3億元,是2012年132.3億元的1.7倍,年均增長5.9%。第一產業增加值穩步增長,2019年突破100億元大關;2021年,全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25.3億元,年均增長4.5%。
產業結構更趨優化。在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農林牧漁業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漁業加快發展,農林牧漁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21年,農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8%,比2012年增加7個百分點;林業產值占6%,與2012年持平;牧業產值占30%,下降9個百分點;漁業產值占1%,增加1個百分點;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占5.4%,增加1個百分點。
糧食產量保持穩定。我市以確保糧食有效供給為目標,按照“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要求,堅持“穩麥擴薯優玉米”戰略,集成推廣高產高效增產技術,有效穩定了糧食產能,糧食平均畝產由2012年的200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219公斤,增長9.5%。全市人均糧食占有量始終穩定在206公斤以上。
現代農業特色突出。我市以“小木耳、大產業”引領“菌果藥畜茶”等特色產業發展,全市特色經濟作物實現快速發展。食用菌產量由2012年的15956噸提高到 2021年的66333噸,增長50377噸;中藥材由2012年的170235噸提高到2021年的205873噸,增長35638噸;核桃由2012年的44655噸提高到 2021年108944噸,增長 64289噸。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逐步提高,效益不斷改善。2012年,全市豬肉、牛肉、羊肉、禽肉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分別為81%、6.2%、4.3%和8.5%,2021年占比分別為72%、4.2%、3.8%和20%,豬肉占比下降9個百分點,禽肉占比增加11.5個百分點。禽蛋產業發展迅速,產量顯著增長,全市2012年禽蛋產量7.01萬噸,2021年達7.19萬噸,比2012年增長2.6%。
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我市大力興建農田水利、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2021年第一產業投資較上年增長22%,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2012年的5.8%提高到9.1%,提高3.3個百分點;2021年,全市共建成高標準農田22.93萬畝,新增復墾面積156公頃。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2021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73萬千瓦,比2017年增長4萬千瓦,增長5.8%;擁有拖拉機3842臺,比2017年減少120臺;2021年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3.64%,比2017年大幅增長,增長12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碩果累累。我市扎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美麗陜西建設目標,堅持將全市重點區域綠化和市區城周困難立地作為生態修復治理的主戰場,主動擔當作為,勇于克難攻堅,強化措施推進,國土綠化各項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2012年至2021年,全市完成造林綠化388.42萬畝、退耕還林71.3萬畝,森林覆蓋率69.56%,位居全省前列。
山水鄉村顏值更靚。我市堅持以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為主題,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為抓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環境面貌全面提升。到2021年末,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比例達到93.9%,納入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建制村分別達到30.3%和69.7%,改建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8826座,完成鄉村道路硬化572條614.462公里、綠化179.36公里、亮化94.9公里,完成村莊綠化134個、省級“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建設示范村21個,全市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45.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6.12%,規模養殖場廢棄物處理設施配套驗收率達到100%,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3%,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5.2%,中輕度和重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
農民生活顯著提高。我市堅持把提高農民收入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支持創業就業,全方位多渠道力促農民增收致富。2019年,全市農民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9元,比2012年增加了6544元,年均增長9.2%,高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5.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3.69下降為2021年的2.39。
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2021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5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平方米,居民居住品質明顯提升。居民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不斷增多,2021年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電冰箱80臺、摩托車77輛、熱水器59臺,分別比2012年增加76臺、73輛、55臺;家用汽車實現了零的突破,2021年平均每百戶擁有19輛;移動電話由2012年的每百戶20部增長到2021年的276部,增長256部,基本達到人手一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