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米子揚
我市本次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在抗疫戰場上,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夜以繼日、分秒必爭,與病毒賽跑、為記憶“畫像”,在第一時間尋找與傳染源、傳播途徑有關的蛛絲馬跡,理清傳播鏈,為一系列后續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據。他們就是市公安局商州分局“三公”流調專班的全體干警。
“快”字當頭 與病毒賽跑
自商州“8·15”疫情暴發以來,商州分局立即啟動商州區“三公”流調應急響應機制,迅速集結公安、公衛、工信以及省市支援隊員共計310人,組成新冠肺炎病毒流調溯源工作專班,24小時不間斷運轉,日夜追尋病毒的“行蹤”,在海量信息中抽絲剝繭,拼接確診病例活動軌跡,為阻斷疫情蔓延贏得寶貴時間。
2小時上報核心信息,8小時報送密接、次密接人員名單,24小時出具完整流調報告……每次有陽性病例出現后,流調隊員會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流調,在2小時內完成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家庭成員、行動軌跡等核心信息調查。“本次流調任務重,時間緊。每確診一例陽性病例,就意味著可能有更多的人被傳染。大家加班加點盡快完成任務,為的就是快病毒一步。”商州分局副局長王維告訴記者,為了盡快理清病毒源,斬斷傳播鏈,商州分局多次組織召開疫情防控培訓會,邀請專業人員對流調專班干警進行培訓,提升流調溯源工作水平和處置能力。經過培訓,流調專班將上報核心信息時長壓縮至1小時,將報送密接者名單和出具流調報告的時常壓縮至7小時。
不放過細節 當好“排雷兵”
“你好,你這幾天都去過什么地方?”“你在那里停留了多長時間,都接觸過誰?”“別著急慢慢想,之后還去哪了?”……
電話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中最常見的方式,流調隊員通過電話核實市民身份,詢問家庭狀況及近期行程等。“最難的是怎么讓電話那頭的市民,回憶起自己四五天之前的行程。”流調專班小組負責人盧紅慶深有體會,“有的市民接到電話一緊張,就想不起來自己最近干了什么,需要先安撫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回憶,有時候一通電話會打兩三個小時。”
流調隊員還會進一步通過查監控、電子支付信息、場所二維碼進行核實,以保證流調信息準確無誤。“有一次,我發現一名被流調人員提供的乘坐公共交通、進入相關場所的時間和監控上完全不符,只能根據監控上的時間和地點,對他的活動軌跡再次梳理。”流調專班干警房閣對記者說道。遇到表達不準確、有空缺時間節點的情況是常事,有的時候還因為流調問題過多過細引起市民不耐煩。“但是我們可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就停止流調,因為多完善一個軌跡,就意味著減少一個風險點。”房閣說。
現場流調時,警員們按照防護規定,快速了解病例活動場所的環境布局,走訪有關知情人,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信息,高溫天氣下,汗水濕透衣裳是常事。
奮戰“疫”線 打好阻擊戰
“流調工作接到任務大多數是在深夜,任務一個接一個地發來,每天基本上睡1到2個小時。”盧紅慶告訴記者,在疫情初期,流調專班的干警們需要克服病例多、業務不熟練的困難,爭分奪秒,不管忙到多晚都要在規定時間內上傳流調信息,及時完成任務。
在流調專班的干警中,有即將退休的老將,有身懷六甲的孕婦,有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骨干,還有因公受傷但仍堅守流調崗位的警員。經過16個晝夜的奮戰,共流調陽性病例221例,排查B類密接5813人,C類次密接3718人,落實管控措施9159人,及時斬斷疫情傳播鏈條,打贏了我市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一場關鍵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