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糧食 優菌業 強茶果 促融合
商洛打好農業發展“組合拳”
本報訊 (通訊員 段光耀 楊 喬)今年以來,我市突出農業產業增效、農民群眾增收主題,打出夏糧增收、食用菌增值、茶果增量、休閑農業增效“組合拳”,發展壯大了特色富民產業,形成了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
圍繞“夏糧增收”,我市在全省率先發布《商洛市馬鈴薯玉米大豆套作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及時下撥耕地地力保護、實際種糧農戶一次性補貼等中省資金1.8億元。截至7月13日,全市播種糧食252.7萬畝,超任務6.1%;預計夏糧面積99.5萬畝、總產19.81萬噸;擴種大豆33.2萬畝、復合種植18萬畝。引導群眾林下擴種馬鈴薯1.2萬畝、套種大豆1.4萬畝,完成撂荒地復墾3.6萬畝。
全市圍繞做優做強食用菌首位產業,發展代料栽培4.1億袋,鮮菇產量40萬噸,全產業鏈綜合收入60億元;其中黑木耳1.1億袋,預計干品產量6600噸,產值5.28億元。食用菌全產業鏈培育做法先后2次在全省產業鏈推進會上交流經驗,“五化”推進全鏈條發展做法被《陜西農村要情》刊載,省政府分管領導批示全省學習。承辦全省食用菌全產業鏈建設現場推進會,受到與會代表高度贊譽。
緊扣“茶果增量”,制定茶葉、狝猴桃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實施《商洛市茶葉高質量發展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項目,組織參加陜茶進藏產銷對接暨阿里地區招商引資活動,啟動茶果現場技術指導與培訓,開展品種、抗寒抗病性試驗5個,聯合市電視臺制作糧食生產宣傳片1期。全市新建和改造茶園3.5萬畝,茶園總面積59.8萬畝,春茶產量1.0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3%和13%;一產產值19.6億元,同比增長7.1%。新建狝猴桃標準園1200畝,改造提升老果園1萬畝。
聚焦“休閑農業增效”,全市發展休閑農業經營主體496個,從業人員3116人,鄉村旅游接待人數達98.21萬人次,營業收入0.48億元。調度休閑農業發展10余次,發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4條,其中8條在全省宣傳推介。擇優推薦1個鎮、3個村申報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村、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電商典型村。建成金米3A級景區、老庵寺木耳觀光產業園和西川木耳小鎮等木耳主題公園,推出木耳宴系列菜品200余個,實現了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