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學雷鋒志愿服務典型先進事跡選登
3月份,市委宣傳部、市委文明辦通報表彰了2021年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頒授先進集體特別獎3個、先進個人特別獎4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8個、崗位學雷鋒標兵16人、最美志愿者8人、最佳志愿服務組織5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6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5個。為切實營造學習先進、對標先進、趕超先進的濃厚氛圍,特專版刊登10個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典型事跡,請干部群眾學習借鑒,以此推動全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品牌化。
商州曙光救援隊 崔新武
弘揚志愿精神 展現擔當作為
崔新武,2021年度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他的志愿者服務工作開始于2016年夏季丹江河的一起溺水事故,當時丹江河水域有人溺水,溺水者家屬愿出錢請人下水救援,但打撈的人趁火打劫,張口就向溺水者家屬索要高額費用。他了解這一情況后十分氣憤,便組織發起戶外水域救援志愿愛好者招募工作,同時外出考察學習。回商洛后,他迅速成立商州區曙光水域救援隊,自籌資金購買水域救援搜救船等救援裝備,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投身水域溺水救援、城市內澇救援、疫情防控等社會公益事業的各個方面。參與各類救援及演練活動70多場次,志愿服務700多小時。
2017年7月27日,榆林子洲發生水災,他和團隊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于當晚22點進入重災區,排查災害、排除隱患、投身救援。2018年4月30日,接到商州警方報稱有兩名學生在任塬山溝水庫溺水,請求派人搜尋救援,接報后他組織9名隊員,攜帶繩索、撈仔鉤等專用設備,經過一天一夜,將兩個孩子的遺體打撈上岸,隊員用被單包裹,列隊默哀,交給警方。2020年7月20日,長江中下游地區抗洪壓力持續增加,應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邀請,協助當地應急力量執行抗洪排險任務。2021年7月22日,洛南縣普降大暴雨,導致洛南縣周邊部分鄉鎮發生洪澇災害,他和團隊積極反應,攜帶救援艇、救生衣、繩索、雨具、衛生救護等裝備增援洛南,投入抗洪搶險救援中。近年來,疫情防疫工作任重道遠,在防疫工作的關鍵時刻,他積極組織帶領隊員參加到防疫阻擊戰中,自籌資金對窯頭、元明、南街等社區進行消殺工作。
在多年的志愿服務中,他有很深的體會:“有人說我沒錢,沒有時間,沒有能力去做志愿服務工作,其實這是對志愿服務工作的誤解。關愛的心,不分大小,哪怕一句問候、一次攙扶,都能為公益慈善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作為一名志愿者,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在志愿服務的工作中,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能更深刻領會到生命的意義。”
市巾幗志愿者協會 房巧燕
巾幗展風采 志愿暖人心
房巧燕,2021年度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自發組建“商洛義工”開始,她便走進志愿服務這個行列。她運用自己的專業社工知識,組織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為社區老人送溫暖、開展集體生日會;為在校生進行安全知識培訓;籌集善款為留守兒童建立社區兒童之家;搭建平臺開展手工技能培訓,幫助困境婦女提升勞動技能;多方鏈接資源助學、敬老、關愛兒童。她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工專業為支撐,以巾幗志愿者隊伍為依托,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各類志愿者服務活動和社會公益工作,累計志愿服務時長1168小時。
2021年,市巾幗志愿者協會帶領全體志愿者,認真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在關愛孤寡老人、困境婦女和流動留守兒童等方面開展工作。積極對接社會資源,為轄區孤寡老人捐贈愛心物資8次;組織志愿者前往百順山莊,開展“情暖夕陽 重陽敬老”慰問聯歡活動;在東店子社區兒童之家開展兒童周末假期陪伴活動20多次,受益200多人;在東店子小學、商州區六小、商州陽光小學開展“不要燙傷我的童年”預防燒燙傷教育工程,惠及2493名學生;籌措13萬多元,開展助學寒門學子220人次;關注困境婦女30多人,給予心理疏導、維權援助,進行節日探望、技能培訓,改善其困境,提升其生活品質。2021年夏天,暴雨洪水襲擊全市多個村莊,了解到各鎮受災嚴重的情況后,快速部署對柞水縣小嶺鎮和商州區牧護關鎮的救災行動,及時配送臨時安置點急需的藥品、鋼絲床、被褥等物資。組織協會志愿者分頭行動,有序開展救災工作,先后籌集愛心物資、善款近10萬元,分別前往柞水、商州、洛南等地進行物資發放。冬季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成立防疫臨時黨支部,廣泛招募志愿者,在多個社區疫情防控站點安排志愿者輪流執勤,歷時20天。
洪水肆虐時及時響應,疫情反復時眾志成城,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城市文明創建貢獻巾幗之力,用愛心善舉譜寫了一曲溫暖人心的志愿之歌。
商南縣同心同行志愿服務隊 魏海玲
當好社區“大家長” 志愿服務暖心田
魏海玲,商南縣城關街辦東興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2021年度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東興社區成立于2018年3月,現有居民樓23棟76個單元、2166戶11350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1412戶6149人,是商南縣最大的移民搬遷安置社區。作為黨支部書記,她心系群眾,勇于擔當,團結帶領社區黨員干部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努力解決群眾身邊實際問題,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作為社區的一名志愿者,她奉獻自己的愛心、身體力行地服務社會,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年均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0多次。
她積極探索志愿服務新思路,在轄區建設社區工廠、愛心超市、日間照料中心等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15個,成立志愿服務小分隊6支,志愿者網上注冊1093人。2019年東興社區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23個“樓棟會”,創新網格化智慧化管理模式。一是強化政策理論宣講,打造“新市民學堂”。依托圖書閱覽室、遠教平臺、道德講堂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每月開辦一期“新市民學堂”,開展主題講座,增強居民素質,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二是緊貼群眾需求,打造“新市民實踐基地”。整合盤活各類實踐陣地,邀請技能培訓志愿服務隊每月舉辦一期創業技能培訓班,開展護工、電焊工、家政等技能培訓,提升創業、就業理念和能力。三是弘揚主流價值,選樹“新市民榜樣”。每月開展一次“五美居民”評議活動,在居民中選樹先進典型,以榜樣引領群眾。四是聚焦以文化人,打造“新市民大舞臺”。依托社區國學館、文體活動中心,邀請文化館專業技術人員和聘請轄區藝術人才開展惠民演出,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五是突出鄰里互助,打造“新市民愛心團”。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扶貧幫困、文明創建緊密結合,一對一幫扶小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困難群眾。
她不斷推進社區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扎實引領社區志愿者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人人參與文明實踐的濃厚氛圍,促進社區移民搬遷群眾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的顯著提升。
柞水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鳳鎮中隊 張本鑫
做好本職工作 贏得群眾信任
張本鑫,柞水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鳳鎮中隊的一名外勤輔警。自2010年從警以來,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憑著對公安事業的強烈責任感,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都傾注在所熱愛的事業上,憑著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熱情,把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群眾服務的熱心,全部踐行于日常工作中。
他平時堅持鉆研學習交通安全管理、交通案件辦理業務知識,練就了過硬的基本功。在路面工作中,認真負責,團結同事,熱心幫助群眾,先后參與辦理各類交通違法案件240多起。一線交管工作枯燥乏味,但他沒有一絲怨言,履職盡責,堅守崗位,發揮最大的能量,發揚交警的優良作風。疫情防控期間,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斷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途徑,他和同事在鳳凰西高速路口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開展疫情防控檢查工作,寒冬臘月、數九寒天,最低溫度經常低于零下,高速路口車流量大,他和同事們逐一對車輛以及隨乘人員進行信息登記、體溫測量和查驗健康碼、行程碼等工作,手腳經常凍得沒有知覺,但他工作的熱情絲毫不減,一遍遍提示、一次次排查,嚴格按照流程進行,確保不漏一車一人,全力守好“前哨”。春節期間,當人們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享受著與親人團聚的幸福與喜慶時,他卻在寒風中執勤。2021年1月4日晚上7點左右,正在執勤的他接到轄區皂河村一男子電話求助,說妻子產后9天突然大出血,急需送醫院就醫。他連忙趕到場,患者不停地呻吟,喊疼,地上已經暈開了一灘血。情況十分緊急,他連忙駕駛警車,和同事一起把患者送往柞水縣醫院,一邊與縣醫院緊急電話聯系,一邊用警車護送患者風馳電掣趕往醫院,由于警車護送,一個小時的路程只用了半個小時,經過手術,患者轉危為安,在確信患者安全后他們悄悄駕車返回高速路口,堅守崗位值守。
他常常加班加點,利用節假日深入社區積極向群眾普及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知識,組織志愿者開展交通安全進學校等文明實踐活動,發放文明出行宣傳材料,開展路面文明交通勸導等。他說,自己所做工作很平凡,但他知道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商洛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丹南派出所 李 萌
學習踐行雷鋒精神 譜寫衛士忠誠之歌
參加工作以前,從電視劇、網絡上看到公安干警“千里追擊抓疑犯、馳騁南北守平安”,李萌便對警察這一職業產生無限崇拜,萌生出當一名人民警察,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的豪情壯志。參加工作六年來,他始終堅守基層一線派出所,面對最多的警情,不是電視劇中那樣驚心動魄地抓捕,英姿颯爽地擒拿,更多的是手機遺失、家人走失、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甚至是在寒冬深夜水管凍裂,孩子不寫作業請求民警教育等此類“小事”。剛剛開始那一年,面對如此繁瑣的“小事”,他一度以為,自己與理想中的轟轟烈烈失之交臂。可是慢慢地,從這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之中,他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感受,在一次次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之后,面對群眾的認可與信任,看著他們臉上流露出的真情笑容,他突然明白,對黨忠誠、服務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所謂的轟轟烈烈也不過是公安工作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要堅守初心追求、樂于在崗奉獻,用自己的真情實意去為群眾辦好每一件事情。
2020年以來,他解決人民群眾求助293起,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78起,辦理各類行政案件210多起,破獲刑事案件12起,共計為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0多萬元。2019年1月,正值全國各地媒體聚焦重慶萬州公交車乘客毆打司機導致車輛失控墜江案件的關鍵時刻,在15路公交車上,有人拽拉司機胳膊,導致車輛失控撞到路邊綠化帶。接警后,他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了解群眾傷亡情況,迅速開展調查取證工作。通過大量走訪調查,認真梳理案件證據,尋找案件突破口,最終掌握案件關鍵證據,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為轄區群眾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該案的成功偵辦,先后被商洛電視臺、陜西電視臺、《華商報》《人民日報》等媒體作為典型案例宣傳報道。2020年年初的一個傍晚,李萌在辦案返程的路上,看到一名七旬老人坐在路邊,衣衫襤褸,面色哀愁,便主動上前了解,得知老人來自山陽一偏遠農村,乘坐班車來市區看病,被不法分子以辦理低保為由,騙取了全部錢財,無法返回。他立即給老人買來食物,并購買返程車票,送老人乘車離開。半年后,老人專程來到接警中心感謝他,李萌說:“那一刻,我深刻地體會到,這是警民同心的溫暖,這就是愛心傳承的接力。”
商洛市政務服務中心
政務服務無止境 立足崗位比奉獻
商洛市政務服務中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只進一門”聚合力、推廣“網上辦”賦新能、搭建“一體化平臺”簡數據、“一章審批”優流程、“線上線下”強服務、“一條熱線”促落實、“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惠民生,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
中心自運行以來,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重點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弘揚雷鋒精神,優化便民服務。始終以便民、利民為服務宗旨,為企業群眾提供免費刻章、免費復印、免費政務快遞、導辦幫辦、學雷鋒志愿服務等“全程式、保姆式”便民服務。在政務大廳設置失物招領柜、無障礙通道、便民自助機、免費充電樁、愛心座椅、母嬰關愛室、第三衛生間、意見箱等便民設施方便辦事群眾。定期開展業務知識、公務禮儀培訓、突發事件應急演練等活動,不斷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技能和服務質量,提升辦事的便利度、群眾的滿意度。二是踐行雷鋒精神,開展多樣活動。中心2019年成立“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定期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活動。相繼開展“崗位學雷鋒,服務樹新風”“無償獻血、奉獻愛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走進特教學校、關愛特殊兒童”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主題活動60多次。深入基層開展“愛心助老送春風”“夏季送清涼”“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50多次。4年來參與學雷鋒活動500多人次,共做好人好事900多件,交回返還群眾遺失物品,折合人民幣6萬多元。三是開展樹先評優,營造濃厚氛圍。每月通過績效考核,對于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樂于奉獻、積極主動服務企業、群眾的工作人員,授予“崗位學雷鋒標兵”榮譽稱號。對于工作表現突出、群眾滿意度高的窗口單位授予“紅旗窗口”榮譽稱號,并在大廳公示欄予以公示表揚。通過樹立身邊典型,調動了全體工作人員學習雷鋒的積極性,有效推動中心形成“政務服務無止境、立足崗位比奉獻”的良好氛圍,學雷鋒活動已內化為用心用情服務群眾的工作習慣。
洛南縣殘疾人志愿聯合會服務隊
扶殘助殘獻愛心 殷殷關愛公益情
洛南縣殘疾人志愿聯合會服務隊自成立以來,先后組建5個志愿服務小組,每年組織開展義診、就業援助、殘疾人政策解讀、愛心捐贈等活動,發展助殘志愿者320多人。志愿聯合會服務隊發揚積極樂觀進取精神,弘揚人道主義、宣傳殘疾人事業,動員全社會理解、尊重、幫助和關心殘疾人,努力營造扶殘助殘濃厚社會氛圍,發揚真善美,樹立新風尚。
服務隊在關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逐步完善志愿服務者培訓體系,定期對不同類別的志愿者進行技能培訓,組織有就業意愿的殘疾志愿者學習修鞋、修家電、修手機、網上直播等技能培訓。同時,做好與醫療、衛生、教育等部門的合作,定期做好殘疾人政策解讀,不斷促進資源共享,融合共進。志愿者服務隊立足業務實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自成立以來,堅持常態化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組織舉辦活動比賽6次,開展盲人保健按摩15次200多人、義診8次310多人、送教上門4次90多人,組織殘疾人觀看扶志扶智、勵志教育類電影6場次。成立洛南縣殘疾人心理輔導站,開展主題心理講座5次,受益群眾300多人,特別是疫情期間,完成健康心理疏導累計55人。“7·22”救災期間,協調對接省、市殘聯及社會愛心企業家捐贈救災物資10批次26.3萬元。深入鎮、村宣傳殘疾人優惠政策,接受殘疾人及家屬咨詢,累計為重度殘疾人上門辦證560多人,發放宣傳資料4000多份。圍繞殘疾人致富主題,開展殘疾人扶志扶智、創業技能培訓活動。爭取蘇陜協作關愛貧困殘疾兒童項目,自2019年以來,已為112名貧困殘障兒童上門開展個性化關愛活動,減輕殘疾兒童家庭困難。
志愿服務隊不斷豐富志愿活動載體,創新服務形式,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不斷促進志愿服務活動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與殘疾人事業發展深度融合,與鞏固殘疾人致富奔小康需求深度融合,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倡導扶殘助殘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提升殘疾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丹鳳縣中醫醫院
弘揚雷鋒精神 踐行醫者風范
丹鳳縣中醫醫院現有職工292人,是一支朝氣蓬勃、積極上進的年輕隊伍。領導班子帶領醫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立足崗位學雷鋒,不斷改進和優化服務方式,全面加強醫院志愿者服務隊伍建設,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制度化。
為了緩解偏遠山區群眾看病難問題,醫院2014年成立了志愿者團隊,2016年正式注冊“丹鳳縣中醫醫院志愿者服務隊”,并堅持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21年志愿者服務隊深入丹鳳縣各偏遠鎮、村,積極開展健康義診26場次,發放藥品價值4萬多元。以“關愛兒童健康成長”為主題,面向2所幼兒園、6所小學在校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開展健康知識普及系列活動8場次,提高兒童、家長及教師隊伍健康知識和自我防護意識。2021年底西安疫情期間,廣大干部職工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舉措的同時,響應號召,自愿報名,組建援助西安疫情防控醫療隊,先后分三批共選派45名醫務人員支援西安,在疫情中心的曲江新區、雁塔區連續奮戰30多個日日夜夜,累計完成核算采樣50多萬份,出色完成了支援西安抗擊疫情任務。
丹鳳縣中醫醫院在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活動中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工作,取得服務基層、便民惠民、群眾稱贊的成績,他們以廣大農村作為為民服務的舞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和優質的服務取信于民,為群眾健康作出了貢獻,彰顯了丹鳳中醫人的風采。
山陽縣漫川關鎮古鎮社區
志愿服務在社區 文明實踐樹新風
山陽縣漫川關鎮古鎮社區轄區面積11平方公里,有1069戶、2903人。多年以來,古鎮社區將志愿服務作為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的有效載體,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承接實施各類項目,在志愿服務的實踐中形成社區共建共治的強大合力。
一是強化志愿服務管理。成立了包括古鎮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慈善義工服務隊、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隊在內的共1600人的古鎮社區志愿者服務隊。制定了“點對點、點對面”的服務工作流程,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招募注冊制度,并對新注冊登記的志愿者采取“老幫新”的管理培訓制度,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對每次志愿服務記錄在案,歸檔整理,并對志愿者服務隊伍進行表彰嘉許。二是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古鎮社區以“五幫”“五送”為主要內容(“五幫”即幫空巢老人、幫殘疾人、幫農民工、幫單身母親、幫困難家庭,“五送”即送溫暖、送健康、送清潔、送文化、送技能),推動志愿服務便利化、項目化、品牌化、常態化,點單式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編織社區愛心網,通過綜合包戶、結對幫扶、親情陪伴等手段,通過舉辦鄰里百家宴、鄰里消夏晚會、社區運動會等形式,讓空巢老人身邊有兒女般的關懷,讓留守兒童身邊有父母般的關心,讓殘疾人身邊有親人般的體貼。三是整合資源合力。社區不斷統籌內外力量,依托成熟志愿服務組織,提升社區服務水平。依托志愿者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并根據志愿者優勢分類組建多個小組,將志愿服務的能量發揮到最大化。不斷創新創優載體,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著力點,整合各級各類志愿服務資源,形成全方位、全覆蓋的志愿服務網絡,做到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每年組織志愿服務活動200多次,持續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切實保障志愿服務效果,為社區治理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不斷增強居民共建共享幸福家園的團結精神,為古鎮的發展貢獻志愿力量!
國網鎮安縣供電公司志愿者服務隊
電網傳遞光明 志愿傳遞文明
國網鎮安縣供電公司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于2015年11月3日,現有志愿服務分隊4支,注冊志愿者100名。2015年啟動“電網傳遞光明 志愿傳遞文明”志愿服務項目,組成百人服務隊,圍繞用電宣傳、環境保護、助老愛幼、疫情防控等方面開展各類志愿活動,累計志愿服務時長3.6萬小時。2018年榮獲“陜西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榮譽稱號。
志愿服務隊始終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團結凝聚黨員干部、青年團員和職工力量,努力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專業化、常態化。一是開展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定期在縣城和各鎮辦設置宣傳點,向群眾普及生產生活用電安全、電力法律法規以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識等。二是開展“金秋助學”活動。設立“鎮安電力宏志基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高考成績優異學生,累計資助100多人,捐資20多萬元。三是開展“光明使者”活動。結合行業特點,為生活困難群眾提供上門送電卡、免費更換入戶線、安裝漏電保護器等義務便民服務。四是開展“電力安全伴成長”活動。組織志愿者赴學校開設用電安全課,利用宣傳展板、漫畫、兒歌等形式,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常用電器安全使用方法、電力設施保護等。五是開展“巾幗正能量”活動。定期組織女職工為孤寡老人送生活用品,幫助老人料理日常生活,詳細了解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讓老人感受到關心和溫暖,傳承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六是開展抗疫志愿服務活動。成立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和志愿服務隊,為醫院、高速路口檢查站等疫情相關生產單位提供義務保電和隱患排查工作,無償解決檢疫點、隔離點及醫院的照明、取暖電源保障工作;積極參與傳染病病區建設項目,高效完成對鎮安縣中醫醫院傳染病區線路架設、設備試驗、變壓器投運等工作。
志愿服務隊持續加強隊伍管理引導,不斷拓展志愿服務新領域,探索志愿活動新方法,創新志愿工作新載體,讓志愿服務活動成為志愿服務事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