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初冬,走進洛南縣石門鎮張灣村,到處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股民”們有的在產業園揮動著鋤頭種植牡丹,有的在平整的田地里栽植核桃苗,有的在西洋參基地忙著育苗。大家干勁十足,絲毫沒有感覺到冬天的寒意。
張灣村在包扶單位市林業局積極探索下,確立“黨支部+‘三變’改革+集體經濟+產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確定了產業類型及規模,落實了發展資金。
企業落地致富能人顯身手
這幾天,張灣村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張占虎忙得不亦樂乎,他負責村上公司20個西洋參大棚建設及西洋參種苗移栽工作。之前,張占虎對西洋參種植就有一定的基礎和技術,遇到村上成立農業公司的好機會,在駐村工隊和村干部的鼓勵動員下,他主動請纓負責西洋參產業發展。為了扶持張灣村西洋參發展項目,市林業局籌措30.6萬元資金,為102戶貧困戶每戶配股3000元的標準入股該項目。“西洋參發展起來以后,每戶分紅不低于1000元,同時帶動23戶貧困戶務工,人均收入將達到5000元以上”,張占虎信心滿滿地給我們算著賬。西洋參基地總規劃60畝,栽植種植15萬苗,預計產業總產值270萬元。
同時,在市林業局指導下,村黨支部、村委會還牽頭組建了洛南縣天地任合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村集體將原楊城村村委會房產、拖拉機、微耕機、噴霧器等集體農資折價入股。
整合資源 “三變”帶動產業興
目前,張灣村以土地730畝入股,產業大戶資金入股210萬元。規劃了一千畝核桃、一千畝的中藥材和一千畝的連翹的“三個千畝”產業布局,確定了“核桃+”的產業發展模式,明確了核桃、桔梗、香菇、西洋參、牡丹、連翹、花卉苗木7個“三變”產業發展方向。現在,該村已建成西洋參大棚20座,移栽種植15萬苗,西洋參產業基地計劃總投資120萬元,預計總產值270萬元;投資120萬元新建觀賞牡丹基地50畝,栽植觀賞牡丹、芍藥3.5萬株,明年可以見效,按照訂單保底回收價,可收入14萬元。完全建成后,該村還建立了“權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每年提留10%作為公積金,其余90%的經營利潤按照股權比例分紅。土地入股按照每畝地每年保底分紅300元的分配模式,集體資產入股按收益的18%分紅;貧困戶每年每戶分紅按照投入資金的10%保底收益。同時帶動村內53戶貧困戶在公司基地務工,可帶動戶均年增收9000元。
在市林業局的牽線搭橋下,張灣村同山陽縣絡億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簽訂400畝桔梗收購訂單、35畝何首烏收購訂單,同天士力商洛分公司簽訂300畝丹參收購訂單,同景村鎮辣上天辣椒種植公司簽訂150畝收購訂單。通過訂單生產,有效解決了銷售問題,消除了群眾的后顧之憂,為增收脫貧提供了保障。
固本強基設施建設惠民生
針對基礎設施落后,環境衛生差的狀況,市林業局聘請市建筑設計院進行村容村貌整體規劃,爭取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多萬元,修建村內道路5條、4.3公里,硬化農戶場院、入戶道路3.5萬㎡,改造危舊、土坯房152戶,修建村級文化墻33面;改造人畜飲水管道1500米,打井1口,修建飲水池1座,解決了4個組、241戶、759人的飲水問題;修建花欄89個,綠化村組道路1.2公里,栽植綠化苗木1000余株、風景竹2000株,安裝美化護欄1000米、竹籬笆600米;修建村級文化廣場1處400㎡,安裝路燈7盞,健身器材16件;籌資5萬元升級改造了村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大廳;新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120㎡。成立了村環衛工作隊,安裝垃圾箱、垃圾桶220個。同時對省道兩旁七八組店門前統一硬化、壘長城磚700多延米,村道安裝木籬笆500多米,粉刷街道外墻4000多㎡,達到了“四化”的標準。如今張灣村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姚松 李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