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孫傳卿)前不久,記者到三省交界的商南縣白浪鎮采風,在當地向導帶領下,探秘了一大型“無底”蝙蝠洞。
記者聽說在該鎮地坪村一山腰上有一個大山洞,洞套洞,深不可測,洞內棲居數萬只蝙蝠。據說,1946年中原突圍期間,李先念率領的中原五師將士曾途經于此,留下可歌可泣的紅色足跡。當地人稱此山洞為“天井”,地坪村村支書趙華峰作向導,我們一行五人帶著手電筒和攀爬工具,來到洞前。
洞子在一個半坡上,被綠樹掩映,洞口呈橢圓形,直徑達7米。我們腰捆繩索,順著巖壁下洞,大約10分鐘,在垂直距離70米的地方著了陸。整個洞體呈葫蘆狀,里面很開闊,平場面積達800多平方米。在洞中,我們感受到陣陣涼悠悠的“天穴”來風。朝前走洞子越來越黑,使人毛骨悚然。
巖壁上不時有清脆的水滴聲落下。洞內有形狀各異、美輪美奐的石鐘乳、怪石群,在巖壁上還有不同圖案的石像,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猶如一幅幅懸掛著的天然國畫。用手撫摸這些奇石表體,圓滑細潤,晶瑩剔透,好像紋身的淑女剛從浴盆中出來一樣。
更讓人感到神秘和恐怖的是在洞內大平場以南30米處,我們發現了黑壓壓的蝙蝠,大約有兩萬余只,它們個個頭大肥壯,鋒利的爪子倒掛在巖壁上,它們相互簇擁勾連著。還有的蝙蝠“手拉手”,形成兩米長的團隊,蔚為壯觀。我們害怕驚動這些可愛的精靈們,躡手躡腳,在丈余之外拍攝。
趙支書介紹說,蝙蝠是益鳥,白天不活動,人不去惹它,它也不會攻擊人類。有如此規模的罕見蝙蝠群,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因為這個洞遠離居住區,坐落在青山綠水環抱中,生態好,清靜,才使這些蝙蝠們在洞內安心棲居。另外,據資料考證,大多蝙蝠以害蟲、野果和花蜜為食。而地坪村退耕還林較好,環境保護得好,野生資源豐富,為蝙蝠宜居提供了充足食物,所以這些蝙蝠個個肥頭大耳。
這個洞還有濃厚的紅色歷史文化。據當地87歲的黃志明老人回憶,1946年7月17日,李先念率中原五師將士在玉皇山與胡宗南部展開浴血戰斗,一支小分隊從南化塘鎮向地坪村突圍中,遭遇當地土匪武裝的圍剿。據說為了安全轉移傷員,一連長只身引開敵人,在走途無路情況下,連長縱深跳入“天井”,壯烈犧牲,使小分隊免遭重大損失。為紀念這位連長,解放后,商南縣武裝部曾派人前去尋找英雄尸骨,并交給了上級。曾是地方武裝組織“野虎隊”成員的黃志明說,解放前這個“天井”是“野虎隊”的根據地,是當地百姓的避難所。
據一同探秘的村支書趙華峰講,這個奇異蝙蝠洞的發現,對當地開發旅游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