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福利機構承擔著社會兜底保障職能,處于社會公共服務的“神經末梢”,日常服務管理極易形成“黑箱”。
有人通過虛開發票、虛增發票金額、虛增食材數量等方式套取資金,有人利用保管服務對象卡證等職務便利將本應發放的優撫資金截留私吞,還有人內外勾結騙取、違反政策挪用等,這些都暴露出有關單位選人用人不規范、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管責任不到位等問題。
查辦案件不是目的,推動治理才是根本。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為牽引,堅持地方“改”和條線“治”相結合,行業治理、部門治理、基層治理一體貫通,凝聚群眾監督、財會監督、審計監督合力,讓暗藏在福利機構的“風腐責”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蠅貪蟻腐”看似事小錢少,但對群眾而言,其危害程度并不小。尤其是老年人因獲取信息渠道狹窄、維權能力較弱,一旦利益受損難以發覺并有效維權。群眾“福利”不能淪為個人私利,決不允許“雞腳桿上刮油”,啃噬基層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的獲得感。
(作者為湖北省襄陽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本報記者范昊天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