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攝
"> 巴西國會日前通過一項經濟對等法案,授權政府采取措施應對美方貿易壁壘。美國頻頻加征關稅之際,巴西正通過拓展國際市場、擴大自由貿易“朋友圈”等舉措應對美貿易保護主義。圖為近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拍攝的一處港口。
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攝
美國政府日前拋出所謂“對等關稅”計劃,擬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關稅。美方此舉立即招致國際社會強烈不滿和明確反對,多國已經或正在制定措施加以反制。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美方做法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嚴重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既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供鏈穩定,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
“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發言人迪雅里克4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古特雷斯認為“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我們現在擔心的是那些最脆弱、最缺乏能力應對當前挑戰的國家”。迪雅里克表示,貿易戰將對聯合國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帶來負面影響。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歐盟將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采取反制措施。首批反制措施聚焦于美國鋼鐵和鋁制品,涉及金額達260億歐元,將于4月中旬統一生效。歐盟還啟動了“反脅迫機制”,未來可能擴大至數字服務稅領域。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警告稱,“對等關稅”將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對歐洲經濟同樣會造成沖擊,歐盟在多個領域正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3日批評美國關稅政策沒有邏輯依據,違背澳美兩國伙伴關系基礎,直言“這不是朋友的行為”。
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表示,美“對等關稅”將嚴重沖擊斯洛伐克汽車制造、制藥和半導體等支柱性產業,所有歐盟成員國都將因美關稅而加重負擔。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美方實施大范圍貿易限制措施的舉動令人非常遺憾,可能對日美經濟關系以及世界經濟和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產生重大影響,日本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應對。
韓國代總統、國務總理韓德洙3日緊急召開經濟安全戰略特別工作組會議,商討應對美國“對等關稅”的措施。他表示:“全球‘關稅戰’已迫在眉睫,形勢極其嚴峻,韓國政府將盡全力突破貿易困局。”
巴西國會2日通過一項經濟對等法案,授權政府采取措施應對美方貿易壁壘。巴西外交部發表聲明說,巴西將評估所有可能的行動,確保雙邊貿易的“對等性”,包括訴諸世貿組織。
加拿大總理卡尼日前宣布,對所有未包含在美墨加協定中的美國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汽車零部件不受影響,繼續在加拿大生產和投資的汽車企業也將免予報復性關稅,所有反關稅措施的所得將回饋給汽車產業。
“美國可能在全球經濟中自我孤立”
美國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在其國內也不得人心,美國內資本市場連日暴跌,4月4日紐約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5%,華爾街恐慌指數單日暴漲46%。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3日的模擬測算顯示,美國新關稅政策可能在一年內使美國經濟產出下降近1.7%,國內價格上漲超過7%,出口下降近20%。美國政府一再制造不確定性的策略還會削弱全球企業對美國市場的信心,影響未來投資決策。
惠譽評級公司表示,最新關稅政策公布后,美國整體關稅稅率升至25%。這一關稅水平顯著提高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并約束美聯儲進一步降息的能力。摩根大通將美國經濟衰退概率上調至60%。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邁克爾·費羅利表示,美國新關稅政策讓經濟更接近衰退,美國個人實際可支配收入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收縮并導致消費支出同步減少。高盛集團認為關稅飆升可能阻礙經濟增長、推高通脹并增加失業率。
韓國《中央日報》4日報道說,美國單方面筑起高高的貿易壁壘,將對美國經濟、產業和民眾利益造成多重反噬。它將推高美國物價,而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開支占收入比重較大,其受關稅沖擊的影響將更為顯著,美國國內收入不平等由此加劇。同時,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將遭受重創。
瑞士《新蘇黎世報》報道稱,保護主義非但無法為美國開啟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反而會讓消費者和生產商為此付出沉重代價。關稅政策將推高美國的通脹壓力,并抑制經濟增長。
法國《世界報》的社論文章稱,美國實施的關稅稅率完全是以武斷方式計算得出的。這種將關稅政策建立在主觀性極強、參數混雜且標準不一的基礎上,顯得過于輕率、令人震驚。這種以力量對抗為特征的貿易關系,制造了普遍的不確定性氛圍。“面對這種赤裸裸的攻擊性行為,許多國家無法繼續袖手旁觀,必將采取反制措施。”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美國政府針對全球貿易體系和戰略同盟的激進政策正在破壞美國主導建立的開放貿易體系,將令美國經濟付出慘痛且深遠的代價。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所長加布里埃爾·費爾貝邁爾表示,美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國自身也將承受巨大損失。從經濟邏輯來看,很難為這種政策找出任何積極意義。“把自己隔離于全球貿易之外,就等于放棄了國際分工帶來的種種優勢,這簡直不可思議。最終,美國可能在全球經濟中自我孤立。”費爾貝邁爾說。
“加強合作,堅決捍衛多邊貿易體系和規則”
4月5日,中方發布《中國政府關于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的立場》表示,中國已經并將繼續采取堅決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應是互利共贏。美國應順應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從維護兩國根本利益出發,停止以關稅為武器對華經貿打壓,停止損害中國人民的正當發展權利。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所副所長趙隆表示,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通過平等磋商解決經貿分歧,是兩國建交以來貿易規模增長200多倍的關鍵。美方強調所謂對華貿易中的“美國吃虧論”,卻選擇性忽略服務貿易項下年均數百億美元的對華順差,刻意回避知識產權跨境流動創造的延伸價值、對華出口支撐的高附加值產業,漠視7萬余家在華美企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資本回報率。美國揮舞“關稅大棒”,嚴重違背經濟規律、破壞多邊經貿體系,只會迎來多重反噬效應。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法學教授理查德·謝爾分析認為,美國的貿易逆差由多種原因形成,對華貿易并不是主要原因,“在關稅這件事上,真實的原因就是美國國內政治”。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日刊登了該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我看到了未來,它不在美國》。文章表示,中國制造業像今天這樣強大的原因,不僅在于它能更便宜地生產東西,也在于它能更快、更好、更智能地生產東西,而且正在越來越多地將人工智能融入產品中。“不可能靠關稅來實現繁榮,尤其是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候。”
日本帝京大學教授露口洋介表示,針對美“對等關稅”,中國果斷采取反制措施合法合理、有理有力。美國選擇在世界上孤立。“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堅決捍衛多邊貿易體系和規則。”
伊拉克經濟學家法拉赫·祖貝迪表示,美“對等關稅”及可能引發的貿易戰,將動搖二戰后數十年來基本穩定的全球貿易體系。美國消費者將為此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得益于中國成功的經濟政策和強勁的發展動能,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不會受到美方關稅措施的干擾。“在這場貿易戰中,最大受害者是美國經濟本身。”
泰國“一帶一路”經濟與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吳森提蘭谷表示,美政府關稅政策將損害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經濟利益,將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它將促使泰中兩國進一步深化合作,推動貿易多元化。
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經濟學家夏華聲表示,中美貿易的深度融合和互補性,讓兩國人民共享了發展共贏的成果:中國制造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更優的產品選擇和更具競爭力的價格;美國的技術、品牌和服務也不斷惠及中國市場,促進了中國經濟升級與產業轉型。美政府關稅政策阻斷不了兩國經貿合作的根本動力。“真正能造福各國人民的,不是貿易戰和單邊主義,而是尊重市場規律、堅持多邊主義,讓開放合作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夏華聲說。
(本報北京、柏林、首爾、巴黎、東京、迪拜、曼谷、里約熱內盧4月6日電 記者鄒志鵬、李志偉、劉赫、莽九晨、尚凱元、朱玥穎、管克江、白元琪、宋亦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7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