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雷攝(人民視覺)
"> 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東方悅瀾灣小區,黨員志愿者正在為老年人講解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
張春雷攝(人民視覺)
受訪者供圖
"> 優酷平臺走進北京市某社區,向老年人介紹推廣“銀發劇場”功能。
受訪者供圖
周 強攝(人民視覺)
"> 江蘇省海安市高新區老年大學,授課老師在公益培訓班上示范指導老年學員使用智能手機。
周 強攝(人民視覺)
吃完午飯,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70歲老人盧建華熟練地掏出手機,打開一款視頻APP,用投屏功能在電視上看起了《英雄兒女》。“我們這歲數,就喜歡看一些老電影、懷舊的劇。你看,現在我一打開軟件,推薦的都是我們老年人喜歡的,多省心!”
記者發現,盧大爺所用的是視頻APP提供的“長輩功能”。近年來,不少網絡視聽平臺不斷升級適老化功能,在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加持下,幫助更多老年用戶更便捷地享受網絡視聽服務。
AI升級“大字幕”
自2023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促進數字技術適老化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來,多家網絡視聽平臺已上線“長輩模式”“大字模式”等適老化功能。但在實際使用中,老年用戶仍可能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功能選擇路徑太深,高齡用戶不易發現;再比如“大字版”只是放大了系統操作選項的字體,而視頻產品的字幕內容仍無法放大,老年人看劇時仍看不清字幕等。
如今,隨著AI技術更廣泛地應用,網絡視聽平臺的適老化功能實現了進一步升級。
“老年用戶喜歡看的老電影,有的原生字幕會出現模糊不清、字體太小等問題。我們利用AI技術,將傳統硬字幕升級成為可以自定義修改的外掛字幕。這就在不影響手機內存和視頻畫質的前提下,滿足了長輩們依據自己視力情況,靈活調整字幕大小的需求。”優酷“銀發劇場”產品負責人王媛告訴記者,該平臺在去年5月將“長輩模式”升級,推出面向老年用戶的“銀發劇場”服務,其中,大字幕功能最受用戶喜愛。
王媛介紹,在技術層面,單獨為影視劇制作外掛字幕,主要依靠AI與OCR(光學字符識別)和ASR(自動語音識別)等技術的結合。“OCR技術能從畫面中,把文本信息提取出來,ASR技術可以把語音轉化為文本,輔助對字幕內容進行準確性匹配。再結合我們自主研發的外掛字幕的引擎,無論是經典老片還是最新推出的熱門劇集,都可以單獨配置出清晰、準確的大字幕,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觀影體驗。”
“是兒子幫我設置的‘銀發劇場’功能,我覺得很不錯!”年過六旬的北京市西城區居民張金蘭告訴記者,她有點老花眼,但平時依然愛好追劇,是不少熱門影視劇的粉絲。“大字幕功能非常適合我們老年人,讓我在手機這么小的屏幕上追劇也不費勁了。”
用AI制作外掛字幕,在研發初期也有一些技術難點。
比如,有的古裝類型電視劇字幕里有一些生僻字,這是傳統OCR技術難以識別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制作了一個影視垂直領域的數據庫,對AI進行訓練,直到它能準確識別生僻字。”王媛介紹,該功能在上線之初,AI制作出的外掛字幕準確率還比較低,需要人工花費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進行審核校對。但隨著數據的完善、算法的迭代,現在AI制作字幕的準確性越來越高,后期審核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
外掛字幕制作效率的不斷提升,讓老年用戶可看的片源越來越豐富。
據介紹,目前優酷“銀發劇場”已有超300部、1萬集以上的大字幕影視作品,并以每月100集左右的速度持續擴容,涵蓋了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等多個類別。
貼近需求做研發
除了大字幕,“銀發劇場”還開發了更多貼近“銀發族”需求的功能。
例如更適合老年人的聲音效果。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對高頻聲音的敏感度會逐漸下降。另外,老年用戶可能心臟承受能力較差,在看劇時最好要避免場景音效忽大忽小的聲音變化。基于這些考慮,我們特制了一款長輩音效。”王媛介紹,“銀發劇場”利用算法補償,對高頻段音頻信號做了增強處理。同時,結合動態音頻范圍調整技術,壓制音量過高的頻段、提升音量過低的頻段,讓影視劇的整體聲音更加均勻化,老年用戶聽起來會更加舒適。
許多影視劇中會用到大量背景音樂。而對聽力有所下降的老年用戶來說,他們更希望能聽清楚每一句人物對白。為此,長輩音效特別針對人物對話片段,將人聲部分的音頻信號做了增強處理,并采用背景降噪技術,將背景音、環境音降低,讓老年用戶看劇時能聽得更清晰。
再比如更符合老年用戶興趣的影視內容推薦方式。
“我們通過優化AI算法,幫助老年用戶更快地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影視內容。”王媛向記者講解,“銀發劇場”精選了3000多部站內優質的影視內容,包括經典電影、體育賽事、曲藝節目等類別;再加上算法基于個人使用習慣進行的內容個性化分發,實現了老年用戶一打開界面,就能直接看到感興趣的內容推薦,減少了他們的搜索流程。
在整個交互界面的設計上,“銀發劇場”力求精簡,讓老年用戶能輕松“玩轉”。
“有的功能老年用戶使用頻率低,所以我們進行了功能提煉。比如在操作界面上,將長輩們常用的‘切換選集’等功能做了放大處理,降低老年用戶的操作門檻。在搜索界面中,重點強化了語音搜索,減少打字的交互成本。”王媛說。
為了讓用戶更便捷地找到“銀發劇場”,優酷設置了在首頁搜索“銀發劇場”即可直達的入口。王媛表示:“今年,我們還同部分手機廠商進行合作,只要用戶在手機系統里設置了簡易模式、長輩模式等,那當他下載、打開優酷APP后,就會直接看到一個引導彈窗,詢問是否需要將軟件切換為‘銀發劇場’模式。這能幫助更多對手機操作不熟練的老年人使用該功能。”
盧建華和張金蘭都告訴記者,“銀發劇場”功能很不錯,讓老年人看劇看得更舒服了。但他們也提出了一些針對功能升級的建議。盧建華希望,該劇場能繼續豐富影視內容供給,增加一些紀錄片等,滿足更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張金蘭覺得,一些被精簡掉的功能可否再增加回來,比如保留調整視頻倍速等功能。
對此,優酷首席運營官吳倩表示,后續“銀發劇場”將持續豐富內容儲備、優化產品體驗。
銀發消費潛力足
以“銀發劇場”為代表的視頻平臺適老化功能,是落實信息適老化改造的積極嘗試。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銀發劇場”的推出是AI時代文藝創新的有益探索,標志著視頻平臺在適老化服務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銀發族”的精神文化需求應得到更多關注。
“最初推出‘銀發劇場’功能,我們更多是從公益角度出發的。”阿里大文娛公益負責人陳艷玲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對網絡視聽平臺來說,關注老年群體的文化消費需求、提高“銀發族”文化消費體驗,變得愈發重要。
“老年用戶需要怎樣的‘長輩模式’?開發團隊從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開始做調研,觀察他們使用視頻平臺的習慣,詢問他們遇到過的困難,最終做出的產品,就是想讓老年用戶不被時代潮流落下,想追什么劇就追什么劇。”陳艷玲說。
除了公益影響,“銀發劇場”還帶來了經濟效益。該功能的推出,為平臺業務增長帶來了一定助力。
據統計,自“銀發劇場”功能上線到今年1月底,優酷平臺50歲以上用戶移動端觀看時長環比增加11%,付費占比環比提升12.7%,大屏端環比提升5.6%。陳艷玲認為,適老化功能的完善和為老年用戶搭建的內容專區,提升了老年用戶的付費意愿。
當前,發展銀發經濟大有可為。有相關測算顯示,目前中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到“釋放銀發消費市場潛力”。
“政策和市場都在支持銀發經濟發展。我們希望通過打造令老年用戶滿意的功能,抓住這一發展機遇,滿足‘銀發族’的消費需求,讓更多老年人暢享網絡視聽服務。”陳艷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