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的大櫻桃色澤紅潤,咬一口脆甜多汁!想來采摘的家人們,現摘現吃最新鮮!”
4月2日,吉林通化市二道江區茂霖采摘種植園內,“新農人”杜曉瑜一邊通過網絡直播熱情向網友推介,一邊忙著接待前來采摘的游客。
“你看這櫻桃多紅!在這田間,好像能采摘春天!”杜曉瑜俏皮地說。
“我是外地人,通化是我愛人楊大勇的家鄉。大學畢業后,我們一直在北京工作,從事工程和旅游行業。2016年,我愛人決定返鄉創業。”杜曉瑜回憶,依托家鄉的青山綠水,夫妻倆決定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
夫妻倆開始了解相關的農業政策、法規,學習林下雞、藏香豬養殖和水果種植技術,全國各地跑了不少地方、請教了不少專家。
“最開始搞養殖,最多的時候養了4000多頭藏香豬和1萬多只林下雞;2018年又引進樹苗,2019年開始建棚搞種植采摘,目前經營了12棟大棚,除了種櫻桃,還種了草莓、水果西紅柿,好吃著呢。”楊大勇說:“前些年是看好農業的未來,現在還看到了農旅結合的前景。”
現在,大棚櫻桃成熟,從提籃賣貨到直播引客、從單一種植到多元經營,新時代鄉村產業科技與傳統碰撞、農業與旅游交融,迸發出蓬勃活力。
翠綠的葉片間,一串串、一簇簇大櫻桃果實飽滿,紅得透亮。游客拍照、采摘,籃子里盛滿甜蜜。
“在直播間看到這里的櫻桃成熟了,特意帶家人來采摘。現摘的櫻桃就是不一樣,汁水足、口感脆、味道甜!”游客張瑛瑩趁著閑暇時光和家人一起來采摘櫻桃,不一會兒就收獲滿滿。
“周末一天就能接待200多人次,供不應求,銷售不用愁!”看著櫻桃喜獲豐收、游客慕名而來,杜曉瑜喜笑顏開。
杜曉瑜的采摘種植園憑技術種出好果子,依托網絡平臺“云端”攬客,將傳統農業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采摘經濟產業興農,甜了游客、旺了鄉村。
受冬季嚴寒漫長、有效積溫不足等自然條件限制,在東北地區,成功種植高品質大櫻桃并非易事。茂霖采摘種植園不僅攻克了種植難題,還通過科技賦能,讓大櫻桃搶“鮮”上市。
“往年這時候櫻桃才剛掛果,今年咱們的頭茬果已經上市了!”杜曉瑜輕撫飽滿的櫻桃,臉上寫滿自豪。這提前一個月的豐收,源自采摘園的“智慧密碼”:
大棚內,雙膜保溫系統外層防寒、內層控溫,智慧風控系統、溫控系統精準控制通風、溫度,模擬櫻桃最愛的晝夜節律;種植技術方面,沙壤土、發酵后的農家肥配合精準滴灌,既滿足櫻桃“不喜水”的特性,又能確保養分均衡供給,提升果實的甜度。
“去年我們剛升級了雙膜棚,白天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8攝氏度左右,晚上在8攝氏度以上。頭茬櫻桃比預期提前一個月成熟。”杜曉瑜分享自己種植櫻桃的訣竅。
據了解,茂霖采摘種植園有8棟櫻桃大棚、800余棵櫻桃樹。其中2棟大棚去年進行了雙膜棚升級改造,杜曉瑜計劃接下來對另外6座大棚也進行改造。
如今,在二道江區鐵廠鎮四道溝村,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茂霖采摘種植園,以及村民自家的特色采摘園,構成了村里采摘經濟的“三大支柱”,采摘經濟又帶火了鄉村旅游。
不僅在四道溝村,近年來,二道江區積極培育多元融合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優特色種養業,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抱團發展模式,加大對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等的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櫻桃陸續成熟,采摘期可以從現在持續到6月,游客不僅能品嘗到最新鮮的櫻桃,還能體驗從枝頭到舌尖的田園之樂。”杜曉瑜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3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