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質資源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的戰略性資源,從2021年起,我國開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實施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農業農村部今天公布,三年多來,普查摸清了種質資源的種類數量、特征特性等家底,新收集了一大批農業種質資源,搶救性保護了一批瀕危資源。
普查期間,全國150萬普查人員,累計行程6300多萬公里,普查覆蓋了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作物普查包括了前兩次未涉及的332個農業縣,填補了干旱與高原等特殊生態區、邊境及少數民族區域空白。
堅持查保并舉的舉措下,普查成果超出預期。
農作物方面,新收集種質資源13.9萬份,覆蓋了糧棉油糖、果菜茶桑等,99%為種植歷史久遠、類型豐富、性狀多樣的傳統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種。
畜禽方面,全面查清了畜禽、蜂和蠶資源家底,新發現鑒定地方品種資源51個,采集制作遺傳材料107萬份,同步對61個瀕危資源開展搶救性保護,目前159個國家級保護品種都實現了活體保護。找回了曾宣布滅絕的10個品種。
水產方面,全面摸清了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區域分布狀況,采集制作遺傳材料12萬份。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 劉莉華:進一步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加快資源精準鑒定,強化資源改良創制,推動資源共享利用,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產業優勢,為加快加力推進種業振興打下堅實資源基礎。(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