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昌12月2日消息(記者劉培俊)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發展“基本盤”的傳統產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面臨哪些難題?又該如何破解?記者深入贛鄱大地,尋找解題思路。
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
長江岸邊,下巢湖畔,鮮紅耀眼的恒輝102船靜待聯調調試,不遠處的紅磚廠房內,生產于1971年的壓延設備與現代化生產線和諧相融,“老伙計”搭班“新力量”,新江洲船舶重工“涅槃重生”。
工人們正在制造訂單船只(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從‘江州’到‘新江洲’,名字‘新’了,生產技術、管理模式、產業領域也都一一更新、革新、創新。”新江洲船舶重工總經理吳秋平告訴記者。
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江州造船廠曾是江西最大的船舶制造企業,累計建造船舶300余艘,隨著國際造船工業市場變化,逐漸從輝煌走向沒落。絕處逢生的轉機,來自于當地打通束縛傳統產業發展的堵點卡點,通過搭建新平臺提升競爭力。
2023年3月,江西省新江洲船舶重工成立,通過重新組合盤活現有資產,以打造長江中上游最大高端船舶建造基地為目標,重新定位產品方向,繼承了船廠在歐洲市場的深厚底蘊,更以一種銳意進取的姿態,聚焦于液貨船、多用途重吊船、小型海工裝備及新能源船舶的精耕細作,致力于打造專業且精品化的造船品牌,開啟了船廠新的“航程”。
在新江洲現代化車間,記者看到昔日的老舊設備已被先進技術和智能化生產線所取代。激光切割機、高空作業車等高科技裝備的引入,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傳統造船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央廣網記者 劉培俊 攝)
“船舶產業中焊接占據了很大的工作量,傳統的人工焊接勞動強度大,對工人的技能要求更高,否則后續會有大量的打磨工作。”技術工藝部副部長張亮這樣說,現在采用機器人焊接,焊接率行業內可以做到90%以上,而且焊接成型和焊接后的打磨工作量下降顯著。
靠著技術革新,公司積極搶占海外市場訂單。“去年以來,我們積極開拓歐美市場,在經營訂單上主要以高端化船舶項目為主,目前已經與德國、丹麥及荷蘭的船東簽訂了28艘高端船舶訂單,簽約總金額超30億元。”吳秋平介紹。
讓新江洲沒想到的是,當地為其高質量發展鋪路架橋。今年九江市出臺《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并將船舶產業納入重點產業鏈。11月18日,在長江經濟帶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大會上,瑞昌市與多家行業關聯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涉及新能源船舶制造及改造、船舶工業智能機器人制造及安裝維修、游艇及高性能船艇設計制造等領域。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位于湖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方大九鋼檢測車間,幾臺機器人正在有序作業,線材、棒材、板材等產品的檢測數據在電腦端自動生成。
在此之前,該企業檢測產品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產品規格,多次更換彎曲試驗的彎心,而有的彎心重量達十幾公斤,不僅增加了員工操作難度,還存在脫落風險。
“引進全自動智能拉伸、彎曲試驗系統后,可完成產品的自動接樣、裝卸樣、數據上傳等操作,實現工藝流程的全自動化。”方大九鋼檢測部產品站技術員吳有斌說,“這既滿足了公司各線產品的物理性能檢驗需求,又優化了人員崗位結構,為企業推進檢化驗自動化夯實了基礎。”
在湖口高新園區某半導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正在檢測芯片產品(央廣網發 吳江 攝)
這是湖口縣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日,湖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入選江西省第二批產業集群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名單。湖口縣以此為契機,聚焦企業需求,強化政策、資金、技術等要素支持保障,推動企業加快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為主攻方向的技術改造。同時,籌集資金3000余萬元,對符合數字化發展水平的企業給予獎勵,進一步減輕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資金壓力。此外,助力企業網絡升級,支持九江天賜、江西晨光、方大九鋼、天漪半導體等重點企業利用5G、窄帶物聯網等技術,加速布局“低延時、高可靠、廣覆蓋”的信息通信網絡。
湖口縣精心打造“數字化診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定期入企開展“問診”服務,為全縣159家規上企業解決數字化轉型中的痛點和堵點問題。安排園區干部、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實施“一對一”精準幫扶。
在湖口高新園區某企業,工人正在操作自動化設備(央廣網發 吳江 攝)
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G+工業互聯網全連接工廠”獲評全省“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項目;國能神華九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的“基于一體化大數據平臺的智慧火電廠”項目獲評江西省大數據發展示范項目……如今,在江西省,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業企業裝上“數字云腦”,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顯著提升。
堅持科技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江西省突出創新驅動,聚焦打通束縛傳統產業發展的堵點、卡點,通過搭建新平臺、探索新機制、聚集新要素、開拓新場景,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動能、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