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了40萬公頃,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近30年來發現新物種最多的地區。近期,在云南高黎貢山,鳥類正在垂直遷徙。那么,什么是垂直遷徙?鳥類的垂直遷徙又有哪些看點?
記者所在的位置就是高黎貢山保山管護局騰沖分局的監測站。當地管護局的專業人員正在借助長焦相機和望遠鏡等設備,對不遠處一棵樹上的鳥群進行記錄和監測。記者也放低聲音,將鏡頭對準鳥群。
工作人員介紹,這群在記者連線前就悄然到來的小鳥包括了紋喉鳳鹛、棕臀鳳鹛等好幾種不同的種類。而其中這種眼睛周邊呈現黑色,眉紋黃綠色,尾巴紅色的小鳥叫火尾綠鹛,它也是垂直遷徙的鳥類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成員。
什么是垂直遷徙呢?首先從高黎貢山的地形開始說起。高黎貢山的最高峰嘎娃嘎普峰海拔為5128m,而最低點的怒江江面,海拔僅760m。超過了4000米的巨大垂直高差,也使得高黎貢山形成了“山腳夏日炎炎,山頂冰雪覆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立體氣候。
立體氣候造就鳥類垂直遷徙現象
進入秋冬時節,位于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并開始落雪,食物相對匱乏;而1800米左右的中低海拔依舊較為溫暖,植被也相對茂盛。生活在高黎貢山高海拔位置的鳥類不需要向其他地區轉移,只要垂直向下遷飛至中低海拔區域,就能找到充足的食物,舒適越冬,并為來年春天繁殖后代做好準備,這種現象就叫做“垂直遷徙”。
借助這張圖表,向大家更直觀地展示高黎貢山鳥兒的垂直遷徙變化。南齋樣線是當地管護人員劃定的69條調查樣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條物種監測線路。可以看到,在海拔3100米附近的位置,春夏季在此生活的鳥類種類約有11種,而進入秋冬季,僅剩7種。在1900米附近的中低海拔,進入秋冬季節,鳥類的種類有了小幅上升,也正是從高處垂直遷徙下來的鳥類來到了這里。
蹲點記錄垂直遷徙的可愛鳥類
根據專家介紹,高黎貢山的鳥類“垂直遷徙”一般是從每年的11月開始,在12月底達到最高峰。這段時間“垂直遷徙”的鳥類正在陸續增多,通過蹲點拍攝,我們也十分幸運地在目前所處的中低海拔位置捕捉到了它們的身影。您看,尾羽修長拉風,呈現火紅色,渾身色彩明艷的這種小鳥叫做火尾太陽鳥;身材小巧玲瓏、通體金黃色的則是金色林鴝;而頭戴“黑色小帽子”,翅膀披上“藍灰色外套”的就是黑頂噪鹛了,它們都是從海拔3000米左右垂直遷徙下來的鳥類。可以發現,由于高黎貢山森林密布,在這里生活的鳥類70%以上都是體型相對嬌小的鳴禽,比如柳鶯這種鳥身長只有6厘米左右。這便于它們在密林間快速飛行,同時用歌聲和叫聲傳遞族群信息。
豐富生境孕育出“世界物種基因庫”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記錄到了749種鳥類,占全國鳥類總數的49.6%。鳥類“垂直遷徙”現象只是這座神秘大山的“冰山一角”。從空中俯瞰,南北走向的高黎貢山綿延600多公里,從北向南橫跨了5個緯度帶,再次豐富了這里的生境類型,為不同演化背景的動植物提供了多樣的生存和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