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眼下,秋糧收購正在進行。各地供銷合作社聚焦服務于糧食收儲、進倉、加工的“最后一公里”,推進產后節糧減損。
水稻、玉米、小麥收購進倉后,坐電梯上樓“居住”儲存。在廣東省供銷社牽頭建設的粵港澳綠色農產品保供基地這個“糧油小區”里,二十多層樓高、60多米的立筒倉裝得滿滿當當。但儲存保鮮的精度,卻嚴苛到厘米甚至是毫米級。
節糧減損、糧食烘干細致到每一粒糧食的干濕水分上。江蘇蘇州張家港、山東青島等地的供銷、糧食、電力和能源等多部門攜手合作,在田間地頭建起了糧食產地智能化綠色化烘干中心。在蘇州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稻谷啟動“速干”模式,進入烘干塔水分值低于14.5%后,機器會自動停止運行烘干完成。
2024年,國家陸續在黑龍江、江蘇等地啟動了最低收購價政策。中國供銷糧油公司配合中儲糧開展糧食托市收購、調節儲備等政策性任務。當前,在我國黑龍江、吉林、河南、河北、湖北、江蘇等糧食主產區設立收儲庫點100多家,倉容規模13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