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正式啟幕,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青年領軍者”集體亮相,央視新聞專訪了其中五位,探討他們眼中數字未來的模樣。
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未來
來自馬來西亞的譚政宗長期致力于偏遠地區的遠程醫療服務,努力彌合社會發展中的數字鴻溝。
這是譚政宗第四次來到中國,也是他首次造訪烏鎮。如果用三個詞概括對烏鎮的印象,他覺得是創新(Innovative)、寧靜(Serene)和前瞻(Forward-thinking)。他特意用中文表達此行的感受:“到了烏鎮,我才真正感受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meta name="chinanews_site_verification" content="fe69a7d32f3ec674e5f3b80e4cb75bdb"/>
譚政宗認為,中國在推動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和農業領域的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他很贊賞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主題中的“智能向善”,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更公平地造福人類。
來自多米尼加的瑪麗安赫爾•卡爾德隆•馬丁內斯希望通過國際合作,讓互聯網發展“智能向善”。
“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被用于幫助偏遠地區脫貧致富,這顯示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瑪麗安赫爾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但她一直關注中國的發展變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為許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提供支持,為全球數字化發展樹立了榜樣?!?/p>
更可持續、互聯的未來
戴安娜•阿爾瓦雷斯,來自哥倫比亞,曾在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和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機構工作。她的一大夢想是希望幫助建立一個供全球年輕人交流思想和開展合作的網絡平臺,因此,對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頗為認同。
她認為烏鎮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小鎮,現在外界一提到它,就會聯想到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如同人們一提達沃斯小鎮,就會想到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她認為烏鎮令人稱贊的不止于風景,更在于這里的生態友好型基礎設施,如智能水位控制系統等。
“世界互聯網大會體現了在全球技術合作與創新方面的堅定承諾。中國有潛力塑造一個更加可持續、互聯的未來。”
攜手共創未來
全球青年領軍者之一、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電信大學講師阿納斯塔西亞•薩維列娃在接受采訪時說,全球范圍內仍有許多人無法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與機遇?!爸袊粌H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還積極搭建國際交流平臺,為全球青年提供思想碰撞與對話的機會,多維度的支持有益于縮小數字鴻溝。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人們攜手努力,確保其服務于人類共同的福祉?!?/p>
來自坦桑尼亞的青年領軍者加布里埃爾•卡爾桑表示,世界互聯網大會為各國青年提供了交流思想和共同成長的機會。他高度評價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投資數字基礎設施、促進跨境貿易和推動AI驅動的電商模式,中國為非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如何通過國際合作改善民生。
“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 由世界互聯網大會創立,旨在遴選全球優秀青年,圍繞互聯網技術、產業、治理等主題開展交流與合作,創立兩年來,已吸引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積極參與。2024年 “全球青年領軍者計劃” 經評審,來自中國、英國、巴西、埃及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18位青年脫穎而出。
在烏鎮,全球青年領軍者們用故事與行動勾勒了數字未來的愿景。他們的聲音折射出數字技術的無限可能,也讓全球合作在互聯網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丨陳寧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