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刺繡是鄂東南大冶、陽新等地流傳千年的傳統民間技藝,也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小紅是大冶刺繡代表性傳承人,12歲起就跟著奶奶學刺繡,她獨創出數種針法,使得作品更加立體、逼真、生動,并將古典與現代、中式與西式融會貫通,把大冶刺繡推向新的藝術高度。她的繡品《星云之夢》曾隨神舟十一號遨游太空,這是中國首次將非遺刺繡作品鑲在太空艙,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非遺文化。
本期《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之《走讀長江文化》,我們一起認識大冶刺繡,看如何用千山萬“線”,繡出指間江河。
記者:尹 晨
2024-11-22 08:51:47
來源:長江云新聞
大冶刺繡是鄂東南大冶、陽新等地流傳千年的傳統民間技藝,也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小紅是大冶刺繡代表性傳承人,12歲起就跟著奶奶學刺繡,她獨創出數種針法,使得作品更加立體、逼真、生動,并將古典與現代、中式與西式融會貫通,把大冶刺繡推向新的藝術高度。她的繡品《星云之夢》曾隨神舟十一號遨游太空,這是中國首次將非遺刺繡作品鑲在太空艙,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非遺文化。
本期《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之《走讀長江文化》,我們一起認識大冶刺繡,看如何用千山萬“線”,繡出指間江河。
記者:尹 晨
  當地時間11月1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結束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活動后離開里約熱內盧,乘專機抵達巴西利亞,開始對巴西進行國事訪問。  20日上午,巴西利亞總統官邸黎明宮氣氛熱烈友好,迎接...
一渠通南北,清流潤萬家。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自2014年全面通水以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量752億立方米,成為沿線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
中新網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發生在約2.01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之一。這一事件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影響證據較為充分,但由于化石記錄稀缺,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仍不清晰。三疊紀...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電 (黃欣欣)“兩岸民眾本就是一家人,一定要多多交往、越走越親”,臺胞劉德文21日在北京的一場文化交流活動上表示。11月21日,臺胞劉德文在北京舉辦的一場文化交流活動上發言?!↑S欣欣 攝 當日...
中新社臺北11月21日電 (記者 路梅)21日起,一則呼吁救臺灣教育、廢除現行課綱的廣告出現在臺北多處捷運站及公交車上。發起人之一、臺北第一女子高中語文老師區桂芝表示,現在的臺灣,意識形態凌駕教育,對教育造成傷害,現...
中新社長沙11月21日電 題: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為何受到世界關注? ——專訪廣州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劉志強 中新社記者 文龍杰 11月18日至20日,“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舉...
中新社上海11月21日電 題:中國傳統哲學蘊含何種人權思想? ——專訪華東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楊國榮 作者 高志苗 樊中華 18日至20日,“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中新社長沙11月21日電 題:人權理念研討有何現實指向? ——專訪意大利漢學家、意大利中國絲綢之路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席梅畢娜 中新社記者 徐皇冠 文龍杰 劉雙雙 對中華典籍中人權理念的國際研討,是關注歷史...
中新社杭州11月21日電 (郭其鈺)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攝影獎頒獎典禮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影像文化周開幕式21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兩岸的一幅幅攝影作品立足弘揚中華文化,旨在打造兩岸攝影的中華語境?! z影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