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洲
清晨,當城市還沒有完全蘇醒的時候,有一群人,已經在朝陽下開啟了新的一天。每天6點不到,在合肥市合淮路上的林業科技園公交站,十來位挑著扁擔、拉著菜筐的菜農,總是準時來到這里等候。他們的目光投向同一個方向——300路公交車來的地方。300路,并不是一趟多么新鮮的線路,但從林業科技園公交站始發的這趟車,卻是實實在在為了這群菜農專門增開的一班。迎著朝陽,這趟公交車拉著一車菜農,從鄉鎮奔赴市里的菜市場,開往了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
在蔬菜上市旺季,對于“家底厚實”的種植大戶或者企業而言,運輸蔬菜應該不是什么難題,而對于生活在郊區的菜農而言,如何更便捷地進城賣菜還真是個難題。雖然多數地區因為“村村通”建設的落實而能夠實現從田間到市場的“直達”,但是,挑著大筐小簍的蔬菜乘坐公交,其艱難也是不言而喻。尤其是車上人多的時候,不僅容易損壞蔬菜,也給其他乘客造成一定的影響。
這種情況下,為郊區菜農開通進城“扁擔公交”,確實是解除了他們的一大難題。公交服務民生的意義,在此得到了更為鮮明、更為務實的體現。“扁擔公交”,解除了菜農賣菜難的難題,讓眾多菜農在包括衣食住行的具體環節體驗到十足的獲得感、幸福感;而且,這也是一種積極的引導,“扁擔公交”的開通,讓越來越多的民眾認識到,這才是公共交通的應有模樣,公交車能承載上班族的筆記本,也完全能夠容得下菜農的菜筐子。這種積極的引導還體現在,我們不僅應該包容菜農等,更應該以實際行動予以幫助。在這樣的引導下,即便沒有開通“扁擔公交”,所有的公交乘客也應該對菜農予以必要的理解與幫助。
“扁擔公交”的開通,也使得城市的菜市場更為豐富,更加實惠。菜農的口袋由此越來越鼓,市民的“菜籃子”也因此而日益豐富。一路暖心中,城市煙火氣也由此而油然升騰。
可喜的是,類似的暖心服務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2023年9月,重慶地鐵的“背簍專線”也曾火爆出圈。地鐵允許菜農上車,極大地方便了菜農賣菜,也增加了菜農的收入,可以說是助人為樂之舉。而今年6月,貴州貴陽,公交公司在原有252路客運基礎上,為郊區菜農果農開通進城專車。網友:同名公交,#既裝得下上班族夢想也載得了賣菜人生計#,這趟運“蔬”車真的很暖心!
“扁擔公交”、地鐵“背簍專線”與運“蔬”公交的開通,也在提醒我們每一個人,文明之所以文明,就在于它欣賞先進而優雅的生活方式,更能包容樸實而暫時落后的生活方式。在滿足市民出行方便、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時,更應為解除底層民眾的生計難題而盡心盡力。它不會因為背簍與菜筐而影響自身形象,恰恰相反,更能贏得民眾的理解與尊重。
(本件作品由中安在線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