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衛星可精準記錄正在發掘的遺址形態,立體掃描成像可重建坍塌的地下空間,三維數字建模可逆向仿真復制腐朽的木箱……在陜西諸多考古和文物保護現場,數字科技賦予的能量越來越大,也改寫著人類探索歷史文明的方式和方法。在陜西考古博物館,這些數字科技等你來探索!(光明網記者 潘迪 孔繁鑫)
2024年4月13日,一名游客在陜西考古博物館內拍照留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體驗楊官寨仰韶文化遺址互動設施。(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觀看數字彩繪陶器考古現場保護的數字影像。(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體驗蒲城洞耳壁畫720度沉浸式互動。(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陜西考古博物館內觀看考古現場的數字影像。(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體驗楊官寨仰韶文化遺址互動設施。(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體驗全形拓制作過程。(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陜西考古博物館內拍照留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4年4月13日,游客在陜西考古博物館了解“考古現場文物保護移動實驗室”。(光明網記者 孔繁鑫攝/光明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