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3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生產、消費、進出口有關數據及政策情況。一系列亮眼的數據,感受到了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濃濃春意。
商務部:前兩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8.1萬億元 同比增長5.5%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介紹,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萬億元,同比增長5.5%,從結構來看,商品消費穩定增長。16類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14類實現了正增長,比去年12月增加了3類,其中通訊器材、汽車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6.2%和8.7%,服務消費潛力釋放。服務零售額增長12.3%,其中餐飲收入增長12.5%,特別是春節期間人氣足、消費旺,國內游客出游的總花費按可比口徑比2019年增長7.7%,電影票房創歷年春節檔的新高。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相當于20年前全年水平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會上表示,用“一二三四”4個數字,談一談我國外貿開門紅“紅”在哪里。
“一”就是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第一。今年前兩個月,進出口6.61萬億元,創歷史同期的新高;這一規模基本上相當于20年前我國全年的外貿總值,兩個月相當于一年。在當前國際市場低迷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成績難能可貴、振奮人心。
“二”就是出口、進口“雙增長”。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6.7%,這個“雙增長”不僅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回升向好,而且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合作機遇。
“三”就是“三個優化”。一是市場格局優化,新興市場加速開拓,傳統市場保持不錯的表現;二是區域開放布局優化,東部沿海地區持續發揮“穩定器”作用,沿邊9個省區對接壤國家進出口增長25.4%。各地“八仙過海”、各盡所能,為外貿發展賦能。三是產品結構優化,傳統優勢產品煥發新活力,新質生產力催生新動能,有力鞏固了外貿的基本盤。
最后這個“四”就是“四個提升”。一是微觀活力提升。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加了4萬多家;二是制度型開放水平提升,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進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高水平開放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凸顯;三是跨境流動活躍度提升,前兩個月,海關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日均數量較去年年底穩中有增,其中監管進出境飛機的數量增加了近1成;四是企業信心提升,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顯示,外貿企業信心持續增強。
工信部:前兩個月我國工業經濟回升向好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在會上介紹,今年前兩個月工業經濟回升向好,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工業生產加快增長。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較上年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二是制造業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前兩個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4%,制造業民間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5.1%。三是工業出口增速明顯回升。根據海關總署數據計算,1—2月,以美元計價的我國工業外貿總額保持增長。其中,機械、家電等行業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