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現在正是春耕生產最繁忙的時節,在陜西、重慶、黑龍江等地,各類智慧農機、溫控大棚等農業設施裝備紛紛上陣,讓春耕生產高效進行。
在陜西渭南大荔縣趙渡鎮的農田里,農戶正駕駛著玉米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與過去的老式栽培機相比,新式播種機精準度更高,能夠確保種子同時出苗、保苗率高。
記者從陜西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了解到,目前陜西全省各地春耕春播有序開展,計劃投入春季農業生產農機具32.5萬臺。截至3月20日,全省累計播種糧食近100萬畝。
在重慶開州區竹溪鎮的微型“育秧工廠”里,智能化精量播種設備正在育秧。據了解,這臺設備每小時可以播種750盤秧苗。
此外,一批加裝了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系統的農機設備也投用到了春耕生產中。這些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智慧農機,只需提前設定好路線就可以實現智能化精準作業。今年,重慶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近60%,比去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
眼下正是黑龍江備耕的緊要階段。去年洪澇災害中,哈爾濱尚志市不少溫室大棚有不同程度損壞。結合恢復重建,當地供電部門對電網線路進行改造升級,將電網直接接入溫室大棚。
今年,哈爾濱受洪澇災害影響嚴重的五常市、尚志市、阿城區、雙城區等區域進行了線路升級改造,先后實施276個項目,以滿足春耕生產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