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會場內,“高質量發展”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關鍵詞;會場外,火熱的生產生活在進行,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
這是跨越空間的綠色動力。寧夏毛烏素沙地上,一望無際的光伏板向陽而立,每天有近億度風光電輸送到1300多公里外的青島。塞上的一陣風、一束光,變成了濱海城市的一度電,點亮霓虹燈、帶動生產線。
這是濃縮時間的創新活力。長三角地區有個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上海提供芯片、軟件等組成的“大腦”,江蘇常州提供作為“心臟”的動力電池,浙江寧波提供塑造“身體”的一體化壓鑄機,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有零部件供應。
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涌現,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打開了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空間,助力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重大科技創新捷報頻傳,產業升級扎實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中國經濟不僅交出可圈可點的成績單,更為繼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由多維目標構成的系統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之所以是首要任務,就是因為它具有基礎性、牽引性的意義。基礎夯實,牽引才有力。只有牢牢把握這個首要任務,才能帶動經濟社會各方面更好發展。
從這個春天出發,更好地凝聚起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7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