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仁村的服裝制作車間。











  村民從劉大莊醬菜廠下班,孩子在家門口玩耍。











  麥仁學校的學生在做課間操。











  工人在車間里包裝襪子。
  以">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麥仁村的四本賬(深度觀察·駐村日記)

2024-01-12 08:3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麥仁村的服裝制作車間。

  村民從劉大莊醬菜廠下班,孩子在家門口玩耍。

  麥仁學校的學生在做課間操。

  工人在車間里包裝襪子。
  以上圖片均為李曉晴攝

  核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2023年12月5日到20日,本報記者來到河南省虞城縣站集鎮麥仁村駐村實踐鍛煉。麥仁村位于站集鎮西部,距鎮政府1.5公里,轄6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村民2540人,耕地面積2650畝。半個月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記者堅持寫《駐村日記》,記錄下鄉村振興一線的澎湃活力,記錄下鄉親們奔向美好生活的奮斗熱情。本期《新農村》周刊摘選部分日記,帶讀者細品麥仁村的振興賬本。

  

  產業發展賬——

  鄉村產業聯農帶農,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6萬元

  12月11日  小雪轉陰

  今天是駐村第六天,昨晚下了場雪,地里綠油油的麥苗蓋上了“棉被”。

  一早出門,就遇到身穿藍色工裝的村民劉信開著叉車忙活。“俺往醬菜廠運豆角,干了7年了,劉大莊醬菜是俺們村自己的品牌!”劉信說。

  記得駐村第一天,麥仁村黨支部書記劉禮君就介紹過,劉攀登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他開的醬菜廠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我們跟隨劉信來到醬菜廠。廠區按加工品類與加工工序劃分出工作區間,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在生產線上忙碌,貨架上整齊堆疊著各式包裝好的醬菜:有臘八蒜、糖蒜、豆角、蘿卜干、泡椒等。劉攀登走過來說:“眼下主要賣臘八蒜和糖蒜,2023年廠里銷量比上年增加了20%。”

  小醬菜如何發展成村里的支柱產業?

  劉攀登說:“俺家以前是作坊式生產,我父親那會兒每天早晨4點就得起床,去鎮上趕集賣醬菜。9年前俺建起了加工廠,現在做醬菜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產能大幅提升。劉攀登介紹,廠里配備了兩臺全自動真空包裝機、一臺半自動真空包裝機,24小時運轉,一天就能打包13萬包,“機械化大大提升了產能,我們能接更多的單子了。”

  冷庫保障質量。2023年,縣里投資44萬元在村里建起了冷庫,劉攀登全年支付村集體8萬元租金。“以前冬天做臘八蒜,溫度控制不好,做出來的臘八蒜有時一批綠、一批不綠,有了控溫冷庫以后,產品質量有保證,而且夏天也可以做臘八蒜。”劉攀登說。

  電商拓寬銷路。麥仁村地處317省道和208省道交界處,發展電商交通便利。“俺2018年開始做電商,坐在家里就有車來拉,貨能往全國發。這生意越做越有奔頭。”劉攀登滿臉喜悅地說。

  醬菜廠做出了名堂,如何帶動更多的鄉親?

  從劉攀登的醬菜廠出來,記者碰上村民張玉霞牽著孩子回家吃午飯。

  “俺家就在廠附近,每天中午都能回家給孩子做飯,吃完午飯再回廠里上班,掙錢不耽誤顧家。”張玉霞笑著告訴記者,她在廠里主要做快遞打包,一年能掙4萬多塊錢。

  劉大莊醬菜廠解決了村里30多人的穩定就業。大蒜收獲的時候,鮮蒜送到腌池前,需要大量工人修剪蒜頭,“每年‘五一’一過,俺們村加上附近村,四五百人前前后后要干20多天,人均能增收兩三千元。”劉攀登說。

  除了務工,劉大莊醬菜廠還通過訂單帶動種植戶增收。

  村民劉獻偉今年49歲,3個兒子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妻子在家帶4個孫子孫女。劉獻偉是個種地老把式,一共種了17畝地,每年都會拿出三四畝地種蒜,“村里有醬菜廠,不愁銷路。”

  劉獻偉算起賬:“蒜種、肥料、人工,一畝地成本大概1000元,收入能有5000元,去年我種了3畝蒜,凈賺了1.2萬元。”

  “一年光散蒜我就能收差不多20萬斤,都是俺們村和周邊村的村民種的,大伙兒收上來拉到我這兒賣。”劉攀登告訴記者,除了收蒜,醬菜廠還收豆角、芥菜、蘿卜等。

  “村里就得有攀登這么能干的帶頭人,我們盡力幫他做好服務。現在村里有‘企業+農戶’‘幫扶車間+脫貧戶’等模式,我們還會繼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村民。”劉禮君介紹,村里的企業除了劉大莊醬菜廠,還有綠佳食品、辛家驢肉、倩雅內衣等,帶動不少村民在家門口穩定就業。

  記者跟蹤了解到,2023年麥仁村人均收入超過1.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0多萬元。

  脫貧戶增收賬——

  監測幫扶措施到位,脫貧群眾家門口有活干,月均收入1500元左右

  12月14日  大雪

  屋外飄著大雪,早晨4點,村民劉欽平就和妻子起床了。沒一會兒,一盆盆面粉就擺放齊整,兩口子開工做起了面條。

  按照一斤面兩斤水的比例,劉欽平將原材料倒進缸中,然后將原料缸放進壓面機,打開按鈕。面團被壓成面餅后,切割成鮮面條晾掛起來。兩口子將面條稱好、裝袋后,將兩輛三輪車裝得滿滿的,冒著紛飛的大雪,分頭送貨去了。

  7點多,劉欽平的電動三輪車開到了麥仁村的好運來超市,老板朱雷鳴開門收面。按照前一天晚上在微信上的約定,劉欽平放下40斤面條后就迅速趕往下一家。

  10點剛過,劉欽平跟妻子送完面條回到家里。雪這會兒已經停了,劉欽平給記者倒上熱水,在對面椅子上坐下。

  “您大雪天也照常做面、送面嗎?”記者問。

  “對,大年三十也不休息。這周邊就我一家做鮮面條,我不做大家就沒得吃了,呵呵!”劉欽平回答。

  眼前,55歲的劉欽平勁頭十足。可在2016年,他因心臟病一度被定為貧困戶。

  “那時一年到頭看病,沒法下地干活。后來村里幫忙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我買了這一整套做面條的機器,總共貸了1萬元,一年就還清了。到現在做了7年面條了,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劉欽平算起了他家的收入賬:鮮面條兩塊錢一斤,成本一塊五,每天大約做400斤,一個月能掙6000塊錢。“俺家還有三畝九分地,秋天種小麥,夏天種玉米,一年下來,總收入有9萬多元。”

  在麥仁村,像劉欽平這樣穩定增收的脫貧戶還有不少,村里對脫貧戶的防返貧監測和幫扶一直不放松。

  村干部介紹,2022年秋天,他們走訪發現,村民李中信因為肺結核住進了醫院。

  “我們收集了他家的信息,先核對政策,看是否符合監測戶申請條件,然后開會討論、公示,批下來后立刻按流程幫他申請了低保。”麥仁村駐村第一書記宋孝舜說。

  來到李中信家,大門上貼的“2023監測對象明白卡”十分醒目,卡上一項項列出了對他家的幫扶情況。

  李中信肺結核已初步治愈,招呼記者坐下后,他打開了話匣子:“我2022年11月被納入監測戶后,村干部立刻幫我申請了低保,每個月多了300多塊收入。多虧了這個政策,讓我日子過得寬松多了。”

  宋孝舜介紹,麥仁村現有脫貧戶164戶,其中監測戶4戶,風險消除監測戶4戶。村里有幫扶基地、幫扶車間,經營狀況良好,帶動400多名脫貧群眾月均收入1500元左右,有活干有錢掙,脫貧戶整體發展動力足。

  返鄉青年創業賬——

  發展條件好,扶持政策優,6個年輕人返鄉創業,帶動七八十人就業

  12月16日  晴轉多云

  雪后氣溫大幅降低。“今年小麥種得都晚,現在降溫對小麥好。”麥仁村包村干部郭紅旗指著路兩邊的麥田說。

  來到一片在建大棚的田地,村民劉標正在給大棚扎壓條。最近,他天天一大早就鉆進棚里,采摘成熟的辣椒,采一批賣一批。

  記者鉆進大棚,里邊特別溫暖。“棚里可比外頭暖和多了。”劉標笑著說,“我回村種地第四年了,這個棚夏天種西瓜,冬天種蔬菜。我以前是網絡工程師,在外頭給人裝寬帶,28歲那年回了村里,一來是小孩、老人需要照顧;二來是村里發展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種大棚有效益,不比在外頭打工差。”

  談起這些年來村里的變化,劉標很是感慨:“變化太大了!要不是村里修了那條排澇水渠,夏天下暴雨,我的瓜就得淹了。”

  劉標對種蔬菜瓜果很有信心:“基礎設施有保障,大棚更是高科技,你看,調溫調濕、滴灌設備都配上了,種的品種也好,不僅產量有保障,而且還能賣上好價錢。”

  “俺現在有52個大棚,每個建造成本2000元,兩到三年更換一次。土地流轉、種子、化肥、農藥、人工等費用全算下來,一個西瓜棚種植成本約5000元。俺的大棚西瓜,比露天西瓜早上市兩個月,價格賣得高,每個棚凈收益在2000元左右。”劉標告訴記者,“我今年打算再加30個棚,這兩天正抓緊搭建,春節前瓜苗得移栽進棚。”

  郭紅旗介紹,麥仁村鼓勵青年返鄉創業。“這些年村里持續完善基礎設施,修了排澇溝,給田地都配套了電站、水井,還修了座標準化糞污處理場,不僅美化了村莊環境,生產的肥料各家都可以按需取用。”

  生產條件全方位改善,道路硬化、村莊美化、河渠靚化、庭院綠化等工程陸續實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1989年出生的劉坤之前在浙江海寧打工,2022年他帶著技術返鄉,開起了嘉瑞沙發廠,專門做沙發套。

  記者來到沙發廠時,劉坤正伏案裁剪布匹,妻子帶著紡織工人將裁剪好的布匹織成沙發套。

  “俺15歲就出去打工了,眼看著村里發展得越來越好,交通又這么方便,就動了回來創業的心思。”劉坤告訴記者,“村里幫了俺不少,這家門面就是村支書出面協調幫俺租下來的。有新的扶持政策,村干部都會第一時間通知俺。比如穩定經營一年以后,就能申請5000元補助,還能減免一定比例的租金、水電費用等。”

  記者來到二樓,6名工人正在縫紉機前忙碌,吳亞芳是其中之一。“俺之前在外地做了10多年沙發套,現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而且比以前掙得一點也不少。”吳亞芳說。

  劉坤算了自己的創業賬:目前手上的訂單能做到2024年7、8月份,每天能做100多套,加上各種補貼,一年大概能收入15萬元,還能帶動14個工人,人均年收入六七萬元。

  “這3年村里陸續回來了6個年輕人,有種地的,也有開廠的,帶動了七八十個村民就業。我們聘請專家來村里進行技術指導,每年至少4次,幫助對接服務企業。總之,千方百計努力營造更好的創業環境,讓返鄉創業年輕人能成事、留得住,讓村莊發展更有活力。”郭紅旗說。

  基本公共服務賬——

  就近入學、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鄉親們日子過得更踏實

  12月18日  陰

  上午10點,下課鈴一響,麥仁學校的學生們迅速在操場上整齊排列,做起了課間操。

  操場西側干凈明亮的食堂里,廚師們正在準備孩子們的午餐,大鍋里“咕嘟咕嘟”燉著雞肉,蒸箱冒著騰騰熱氣。今天中午的餐食是椒香雞塊、清炒白玉菇、饅頭和小米粥。

  麥仁學校從幼兒園到初中,一共483名學生,其中一至九年級的學生在食堂用餐。這樣葷素搭配的營養午餐,一頓只需1元錢。

  脫貧戶劉洋的兩個孩子都在麥仁學校就讀。記者和他一起算了下教育支出賬:女兒義務教育階段免交學雜費,學校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字典等學習資料,每天有5元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膳食補助,可以免費在學校吃午飯,每學期還有250元的生活補助。上幼兒園的兒子每學期學費1800元,享受補助500元。

  “除了早晚接送兩個孩子,孩子媽媽可以在家接點針線活,貼補家用。”劉洋笑著說,“看著孩子們健康快樂,這日子過得真踏實。”

  麥仁村落實困難學生資助,對留守兒童“一對一”“多對一”幫扶。每學期開學前,村里都會統計困難學生并逐一走訪,給孩子們送去文具、書本等幫扶物資,向監護人詳細了解家庭情況、生活狀況,講解資助政策。

  民生無小事。在麥仁村,除了孩子上學,村民看病也有保障。

  記者從劉洋家出來,遇到了郭紅旗,他正要去監測戶陳桂英家,“明天要下雪了,老太太身體不好,家里只有她一個人,我去看看她缺不缺啥。”

  離陳桂英家還有幾米,老人就聞聲過來開門,笑吟吟地探出半個身子:“知道是村干部來看我了,他們隔兩三天就來一次,一直惦記著我。”陳桂英今年75歲,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

  桌面上擺著大大小小的藥盒,上面寫著“早上半片”“14日吃一片”等字樣。因為要吃的藥多怕記不住,陳桂英就在開藥時,讓醫生把吃法和醫囑寫在藥盒上。

  記者幫陳桂英算了算看病吃藥支出賬:老人常吃藥品中,有兩種是集中采購的中選藥品,價格分別是每盒2.48元和6元,另有兩種是甲類藥品,報銷比例100%,算下來,老人每個月花在吃藥上的費用不到100元。根據醫療救助政策,她每年繳納的380元河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額退回。“感謝黨的好政策,讓俺過上了好日子。”陳桂英連聲說。

  準備離開時,郭紅旗細心叮囑老人:“下雪了就別騎車出去拿藥了,如果不夠了,就給高萬里打電話。”

  高萬里是麥仁村衛生室的醫生,也是全村脫貧戶、監測戶的家庭簽約醫生,經常騎一輛電動車下鄉入戶開展服務。

  “有了家庭醫生,生病了打個電話,過會兒大夫就來了。”監測戶李中信還有心臟病。記者到他家走訪時,剛好高萬里醫生來定期隨訪,給老兩口免費量血壓、測血糖、配送治療藥物。

  郭紅旗介紹,2023年全村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和慢性病簽約管理率都達到了100%,鄉親們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

  離開李中信家,高萬里醫生又騎上電動車,趕往下一戶。一人一車一藥箱,他行駛在麥仁村各條村間小路上,風雨無阻守護著村民的健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2日 18 版)

  • 相關閱讀
  • 2023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吳秋余)中國人民銀行12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住戶...

    時間:01-13
  • 多措并舉共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傾聽)

      核心閱讀   開設老年大學課程、開展養老助餐服務、改造適老化家居……社區“微改造”連接社會適老大環境,各地多措并舉切實為老年群體解決難題,更好滿足老年群體生活需要。   習近平...

    時間:01-13
  •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行2023年秋季學期畢業典禮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吳儲岐)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12日舉行2023年秋季學期畢業典禮。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長(院長)陳希出席畢業典禮,并為學員頒發畢業證書。  中...

    時間:01-13
  • 推動漁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行 看振興)

      站在池塘邊,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閘口鎮大路山村蝦農蘇漢沛笑意盈盈:“我們前些天放養了100萬尾蝦苗,別看現在只有牙簽尖大小,等到‘五一’就能上市。”  2023年,大路山村養殖...

    時間:01-13
  • 持之以恒凈化政治生態(人民論壇)

      近期電視專題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熱播,片中講述的一個案例發人深省:2022年12月,青海省發生一起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違規吃喝事件,6名干部在省委黨校學員宿舍聚餐飲酒,并導致...

    時間:01-13
  • 小改造托起穩穩的幸福(快評)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更豐富多彩的老年教育,更便利貼心的社區生活,更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各地各部門積極施策,推進社會適老化改造。小小的改變積累多了...

    時間:01-13
  • 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丁怡婷)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支持在建房地產項目正常建設,維護廣大購房人...

    時間:01-13
  • 客座能力提升 購票更加便捷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12日宣布,2024年鐵路春運自1月26日開始,3月5日結束,為期40天。春運火車票1月12日開始發售。  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表示,節前每日安排旅客列車1.27萬列左右,...

    時間:01-13
  • 司法部2023年對3021件法規規章備案審查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記者張璁)記者12日從司法部獲悉:2023年司法部依法逐件審查備案法規規章3021件,其中地方性法規1967件,地方政府規章873件,部門規章181件;積極辦理依申請審查和信...

    時間:01-13
  • 跟運千里保供路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冬季保暖保供的“壓艙石”。  西起山西忻州神池縣、東至河北滄州黃驊港的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是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  迎峰度冬關鍵期,記者搭乘兩...

    時間:01-1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伦理片年轻的妈妈|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欧美另类videosgratis妇| 国产97在线观看| 91老湿机福利免费体验| 日本乱妇bbwbbw|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公侵犯玩弄漂亮人妻优| 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频高清| 成年人在线看片| 国内偷窥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天堂AV综合色无码专区| 欧美伊久线香蕉线新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道无香蕉综合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五月婷婷丁香六月| 特黄特黄一级高清免费大片|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xxxx性bbbb| 噼里啪啦国语在线播放|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ts人妖网站|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欧美同性videos免费可播放| 亚洲特级黄色片|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第6页| 97性无码区免费|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全部免费的毛片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