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產生13件專利,3年投放了40款新品,連續20年獲重慶制造業企業100強“冠軍”,這家企業是誰?
10月1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走進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零距離感受科技創新“黑科技”。點擊手機按鍵,無人駕駛車輛可自動停泊至車位;坐進駕駛位,座椅可自行調整到舒適位置;駕駛途中,車速實時投射在擋風玻璃上,不用再低頭看儀表盤……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長安汽車言出必行。
“過去5年,長安汽車研發投入超過600億元。”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智能網聯與駕駛方面,長安汽車已掌握了200余項智能化核心技術,其中,行人自動緊急制動、遠程智能泊車等26項實現行業首發,自主研發長安原力電動、“七合一”智慧芯等技術行業領先。
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為長安快速開發智能、新能源等新產品提供了巨大助力。近3年,長安汽車密集投放了40款新品,獲得了消費者青睞。截至10月10日數據顯示,長安汽車產銷超2484.2萬輛。
在兩江協同創新區明月湖協同創新館,同樣也有一款汽車讓人駐足。
流線型的車身造型搶眼,與一般汽車不同的是,車頂帶有多個圓圈飛行器。原來,這是由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自主開發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同時具有陸地行駛能力及空中飛行能力,最大載重可達160千克,空中續航時間30分鐘,最高飛行高度為1000米。
分體式飛行汽車。吳丹 攝
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在這里深度融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科研力量在這里實現共享,創新主體活力迸發。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已引進北京理工大學等50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院士團隊25個,建成創新空間70萬平方米,正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重要策源地。
兩江協同創新區。受訪者供圖
重慶制造升級“重慶智造”,下一步如何走向世界?
來到果園港碼頭,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船只、班列往來頻繁,場橋如同巨型機械手,搬運著一箱箱貨運“積木”。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重慶本地的商品要想出口到東盟,必須從長江順游而下到上海,然后再通過海運的方式到達東盟,總耗時超過20天;而西部陸海新通道(果園港)班列開通后,商品可以從果園港直接通過鐵路的方式到達欽州港,出關后再由海船到達目的地,耗時在15天之內。
在各項智能技術的加持下,果園港實現了場橋遠控智能化、卡口無人化、單證無紙化,港口越來越智能,綜合效能大幅提高。2022年,果園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500萬噸,同比增長20%;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8萬標箱,同比增長73%,開行國際班列1004列,運輸集裝箱6.6萬TEU、增長48.2%。
果園港碼頭。吳丹 攝
產業基礎堅實,創新動力彭湃,開放平臺集聚……作為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從“哆”到“西”演奏出一曲高質量發展協奏曲:以不到全市1.5%的面積貢獻了全市約15%的經濟總量,20%的規上工業總產值,30%的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和數字經濟增加值,40%的服務貿易額,50%的世界500強企業,60%的汽車產量,70%的跨境電商交易量。
江風陣陣,晴空萬里。站在港口遠眺,重慶兩江新區昂首闊步,邁向未來。